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上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其导致的3R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寻求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害虫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其中应用天敌进行害虫防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前人研究发现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Hymenoptera:Braconidae)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epidoptera:Plutellidae)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菜蛾盘绒茧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仅对寄主小菜蛾有很强的适应性,还能够适应来自环境的不同影响因子,并在种内个体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不断生存繁衍。本文主要研究了菜蛾盘绒茧蜂主要生物学和行为特性(包括:寄生次数、生理状态、寄生蜂品系等)对其寄生效能产生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寄生次数对菜蛾盘绒茧蜂子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1)2龄小菜蛾被寄生1,3,6次后,寄生蜂卵和幼虫历期、蜂重等参数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寄生1次产出后代寄生蜂茧的历期(5.17±0.47天)显著长于寄生3次(4.89±0.32天)及6次(4.80±0.41天)产出后代的寄生蜂茧历期。寄生1次产出后代寄生蜂成虫存活天数(8.41±3.28天)也显著长于寄生6次产出后代寄生蜂成虫的存活天数(6.00±4.15天)。同时寄生1次产出后代寄生蜂的茧重也比寄生3次和6次的更重。(2)3龄小菜蛾被寄生1,3,6次后,其子代茧重、成蜂存活天数等参数均无显著差异。但寄生6次产出的子代寄生蜂卵和幼虫历期(8.50±0.80天)显著比寄生1次(8.14±0.55天)和3次(7.96±0.65天)的长。而寄生1次产出的子代寄生蜂茧期(4.88±0.33天)却显著短于寄生3次(5.67±0.82天)和6次(5.71±0.77天)产出的子代寄生蜂。(3)4龄小菜蛾被寄生1,3,6次后,寄生蜂产出的子代数均少于2龄和3龄小菜蛾被寄生相同次数。但4龄小菜蛾被寄生不同次数没有造成子代主要生物学参数的差异,子代寄生蜂卵和幼虫历期、茧重、茧期长、成蜂存活天数等均无显著差异。2.生理状态对菜蛾盘绒茧蜂攻击率的影响。(1)羽化天数会影响已交配寄生蜂雌蜂的攻击率,羽化5天的寄生蜂在9个小时的攻击次数(122.83± 14.30次)显著高于羽化3天(87.17±9.63次)和羽化1天(87.17±6.07次)的寄生蜂雌蜂。(2)竞争中的寄生蜂交配与否也会影响寄生蜂的攻击率。两头竞争的雌蜂一头交配、一头未交配,其在9小时联合攻击次数(187.83±24.89次)显著高于两头均交配(107.00 ± 13.89次)或两头均未交配(112.00 ± 8.97次)的雌蜂的联合攻击次数。3.不同品系(浙江、福州)菜蛾盘绒茧蜂的竞争效能差异。(1)不同羽化天数的两个品系(浙江、福州)的菜蛾盘绒茧蜂在竞争寄生能力上差异不显著,表现在:不管是浙江品系还是福州品系羽化天数更短且先进行寄生,当寄生与过寄生的时间间隔较短(<10分钟)时,其产出后代归属浙江或福州品系的几率相当:浙江品系羽化1天、福州品系羽化3天(P = 0.369),浙江品系羽化3天、福州品系羽化1天(P=0.160)。(2)交配与否对两个品系的菜蛾盘绒茧蜂的竞争寄生效能影响不同,表现在:当寄生与过寄生时间间隔小于10分钟时,交配没有增加浙江品系菜蛾盘绒茧蜂后代产出量,交配的浙江品系寄生蜂产出的后代数与未交配的福州品系寄生蜂产出后代数没有差异(P = 0.715);但是,交配增加了福州品系菜蛾盘绒茧蜂后代产出量,交配的福州品系寄生蜂比与之竞争的未交配浙江品系寄生蜂产出更多的正常羽化子代(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