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区旧剧改革是抗战时期共产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场重要文艺实践。面对外族入侵、政党争执,共产党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文艺是其重要的战斗方式之一。旧剧曾是中国人最为熟悉、最为喜爱的精神生活方式,在民间有着极深、极广的接受度。解放区的旧剧是经过一场颇具声势的改革而形成的新的艺术形式,抗战的特殊时空造成了旧剧独特的发展风貌,使其具有了新的艺术品质。那么,旧剧改革是如何发生的?改革后的旧剧有怎样的独特的风貌与新的品质?这些风貌与品质又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对解放区旧剧改革进行了整体梳理,并对其文艺性质、艺术成就与局限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四章,另加引言:引言部分是全文的引论,这一部分简要概括本文的论题,对论题的研究思路与目的进行说明,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第一章论述解放区旧剧改革发生的文化生态。第一节论述旧剧改革发生的政治环境,主要从抗日、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及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的相互启蒙等三个方面来考察;第二节从文化基础与经济条件两个方面来论述旧剧改革的实践方式与特点形成的客观条件;第三节论述旧剧改革的理论背景,从共产党文艺理论与政策的层面上深入探讨旧剧改革发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章还原旧剧改革的历史过程。第一节对抗日战争爆发到延安“讲话”期间旧剧重演的历史情况进行描述;第二节考察延安“讲话”后旧剧有计划、有组织地全面开展、彻底改革的过程。该部分力求通过前后两个阶段实践方式的不同、改革成果的差异来探寻政治对于文艺的强大作用。第三章从理论上探讨旧剧改革的性质与解放区戏剧的政治化与体制化。第一节以旧剧改革为例,从文艺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文本解读的角度探讨解放区戏剧政治化的过程与表现形态;第二节从旧剧改革的实践方式的角度探讨解放区剧坛体制化的形成与表现形态。第四章论述旧剧改革的得失与启示。第一节从旧剧改革的历史贡献与艺术局限两个角度,对旧剧改革的文学史价值进行界定,对其艺术缺失进行反思;第二节综观其改革的整个过程,探讨其中所体现的文艺与政治间的复杂关系,客观评述战争时空中“文学服从于政治”的得失与历史必然性,深入思考如何调适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为现当代文学研究及当下文学的发展提供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