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体系竖向受力构件试验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b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弯薄壁型钢有其特有的优势,其重量轻、功能多、加工生产设备投资少,产品生产灵活,节约钢材,目前冷弯薄壁型钢在我国轻钢房屋建设中有比较大的应用,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材料。冷弯薄壁型钢可以做钢梁、桁架、柱等主要承重结构、也可做屋面檩条、龙骨等次要结构也可用做围护结构。相关资料表明,冷弯薄壁型钢代替普通钢材的使用,可使这类结构节省钢材30%左右。但由于冷弯薄壁型钢的价格比较昂贵,使得建筑物的造价成本比较高。在装配式CS住宅体系中因为冷弯薄壁型钢柱内部为空心结构,将其填入混凝土后,利用其材料优点的同时,解决了预制构件连接出现的新问题,还解决了冷弯薄壁型钢在受到较大承载力时容易发生失稳的问题,同时也能相应提高冷弯薄壁型钢柱的承载力,进而能够降低建筑造价成本。装配式CS住宅体系采用冷弯薄壁型钢骨架为主受力结构,建立计算模型计算冷弯薄壁型钢承载时的强度与稳定性,使其设计时不用考虑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内部混凝土受力。装配式结构与传统的现场现浇结构相比具有环保节能、缩短工期、节省模板的优点,符合目前住宅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并且装配式CS住宅体系为发展环保节能省地新型装配式住宅提供了新的建造体系,致力于不断改进、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和整体性能,而使用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就是对装配式体系一种新的改造,在装配式CS住宅体系将混凝土结构与冷弯薄壁型轻钢结构结合,能够做到保温与结构为一体,绿色环保,施工速度快,质量高,标准化等一系列优点[8-9]。为此本文对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进行了如下研究:(1)对12根冷弯薄壁型混凝土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察和对试验结果的总结归纳,分析不同等级强度的混凝土对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承载力的影响。(2)通过对不同尺寸下的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柱试验,对比试验现象,对冷弯薄壁混凝土长柱和短柱的破坏模式进行研究。(3)通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冷弯薄壁混凝土柱的结果和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冷弯薄壁混凝土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及受力性能。(4)根据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基础上,通过对结果归纳总结提出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长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其他文献
在恒定磁场(0.4T)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PAn),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电导率、产物复合膜电
中医药作为祖国民族医药的一部分,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为人类的健康、繁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虽然几经周折,但仍作为宝贵的医学遗产,依然活跃在救死扶伤第一线上,"非典"
教师教育专业质量评估在教师教育专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教师教育专业质量评估现状及困境,从第四代教育评估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师教育专业质量评估的有效路向:在评
合成了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型Gemini季铵盐表面活性剂(GNPQA),用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转化率的影响,并用表面张力法和稳态荧光探针
亚硝酸盐的添加既能使肉品保持色泽鲜红又能增加产品独特风味,但是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N-亚硝胺的前体物,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本文对近年来在降低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及其
品牌延伸是企业推出新产品的一种常见方式,但是品牌延伸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品牌延伸的失败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甚至还会对母品牌的品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研究消费者品
通过比较我国"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IBSTPI教师能力标准,发现我国"三个标准"存在一些不足:(1)名称与内容不符;(2)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的数目较少;(3)将教师专业素
目的:探讨重症护理病房(CCU)监护环境对患者身心所造成的负性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CCU监护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调查表”对2006年1~12月住CCU的155例患者进行调查,对发生率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其中桥梁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成了我国市政工程
公司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为重要的业务版块,是最为重要的利润来源,但是在受到互联网金融等冲击下,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司信贷业务市场紧缩,利润也受到较大的影响。而通过对现有的公司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改进成为提升客户满意度、拓展信贷业务规模、提升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商业银行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借助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访谈法法等,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