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居住区物质环境建设欠佳的过去,邻里间相处融洽,邻里交往在人们的人际交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今,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居住物质环境条件空前提高,邻里交往反倒变成“点头之交”,邻里关系淡漠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扬?盖尔曾指出:“人们的相互交往和丰富的激情感受构成了富于生气的城市生活”1,而社区居民来往匮乏的状况致使社区缺乏生气与人情味,仅作为居住的机器而存在。良好的信息交流构成交往,是实现人与社会更好发展的助推器。社区中心作为社区的核心要地,成为居民信息交流产生的物质环境载体,具有诱导信息交流发生的作用。“微”时代的微事物热现象背后,更多学者开始进行“冷思考”,笔者便是其中一员。“微”时代的到来,影响并转变着人们以往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信息交流方式及审美观念等。对“微”时代及由其引发的一系列转变的理性分析,能够有助于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本论文共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概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现状,重点对相关概念进行了释义与界定,接着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并在最后列出论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基于能否促进社区信息交流的研究问题,重点对国内既有社区中心建设现状进行分析,首先概述了社区中心的起源及国内外社区中心的发展,其次通过调研对社区中心建筑环境和管理服务体系两方面展开建设现状评估与分析;第三章首先对传统及“微”时代两个时期人们的信息交流做出对比分析,接着指出由人而起的社会意识、社会文化、建筑技术等方面在“微”时代产生的转变,并分析这种转变带给建筑的影响及思考意义,这部分作者概括为“人与建筑信息交流的转变及分析”;第四章提出社区“微”中心的概念,并依此确定了“微”中心的规划标准、目标导向和设计原则;第五章从宏观到微观,提出城市与社区的规划策略、社区“微”中心建筑单体的设计策略,最后对“微”中心后期的管理、运营和推广提出了相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