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汇储备作为国际储备体系中最重要的储备资产,是一国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国内外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曾对外汇储备作过不少的研究,建立了比率分析法、回归技术法、储备需求函数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和计算机模拟法等分析方法,有关这一领域的探讨已发表了许多论文。关于国际储备需求适度性的研究,特别是阿格澳尔为发展中国家设立的储备需求模型,对我国研究适度储备需求水平,掌握合理规模的国际储备,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事实上,合理的储备规模应当保障偿债支付与国际收支平衡,同时使储备的机会成本降到最小值。因此,储备规模的界定不能单纯以某种固定的模型测算,它应当是一个动态的预测分析过程。但是,在探讨影响我国适度外汇储备量的经济因素时,绝大多数的文献是建立在经验参照系的基础上,即从经济理论与经验的角度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因素,然后加以分析。而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只能找出一些非常显在的因素,不能找出那些随着经济运行过程的不同时期而变化的潜在并且影响极大的因素。本文试图另辟蹊径,先用格兰杰方法来识别、判断哪些因素是影响我国1979-2000年经济体制转轨这一特殊时期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再进一步运用通径系数分析法研究各种因素分别在多大程度和范围上作用于国际储备量;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文将在以下四个部分,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概述外汇储备,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第二部分,介绍当前我国持有外汇储备的基本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阐明入世后探讨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特殊意义; 第三部分,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通径系数分析法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第四部分,利用实证研究的结果,对当前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入世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