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杂交链式反应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高效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tar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OTs)是一种由赭曲霉、碳黑曲霉和纯绿青霉产生的食源性毒素,主要污染粮谷类农产品,与人类和动物健康关系密切。其中以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毒性最大、散布最广、污染程度最高。本研究利用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基于杂交链式反应研发设计了一种拥有超低检测限的OTA检测方法。首先,将一段捕获探针固定在金电极上,然后加入与之互补的OTA适配体序列,使其与捕获探针形成DNA杂交链。在环境中存在OTA的情况下,杂交链上的OTA适配体会与游离的OTA结合,脱离电极。然后,加入检测探针和两段生物素标记的互补DNA发夹结构,与电极上剩余的捕获探针结合,并引发杂交链式反应。最后,在电极上滴加碱性磷酸酶(ST-AP),它与DNA链上的生物素结合,通过催化反应底物中的-萘酚磷酸盐(-NP)产生电化学信号,DPV曲线随OTA浓度的增高而增高。在优化条件下,该检测平台对OTA的检测线性范围是0.005-100ng/m L,检测限可达2 pg/m L。此外,该方法在检测谷物样品的OTA应用中,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回收率,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相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通过口服叶酸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otalhomocysteine,tHcy)的情况,分析未能降至正常水平的原因。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相关因素及
【摘要】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适应新要求,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教法,研究新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之“爱学”、“会学”;而运用情境教学法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教学 情境教学法 运用 途径和方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
目的:以ICR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低剂量微波对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致小鼠DNA损伤的影响,探讨微波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和抗氧化应激损伤在微波辐射诱导适应性反应中的
氟是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长期摄入过量氟会造成机体牙齿、骨骼等硬组织的广泛损伤,氟斑牙和氟骨症是其特征性表现。慢性氟中毒可引起骨硬化、骨软化、骨质疏松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7-034-02  电脑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运用这一高科技的技术手段驾驭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电脑艺术教学应运而生。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 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以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