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肺栓塞在易患因素、临床表现、特征性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方面的共性与特性,以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减少误诊与漏诊,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5-2015年间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的肺栓塞患者病例,统计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D-二聚体、血气分析、静脉血管超声、CTPA)、治疗(溶栓、抗凝)与转归等方面内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段的划分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并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一)在一般资料方面,入选病例89份,年龄为60.2±3.7,其中男性47例占52.8%,女性42例占47.2%,男女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其中急性肺栓塞79例占88.8%,慢性肺栓塞10例占11.2%。73例首诊于呼吸内科占82.0%,其余首诊与骨科、心血管内科等共计16例,占18.0%。(二)在危险因素方面,43例存在外伤、骨折、手术及长期卧床史,占47.8%。(三)在临床表现方面,36例以咳嗽起病,占40.4%;39例存在胸痛,占43.8%;47例存在呼吸困难,占52.8%;11例出现咯血、痰中带血,占12.4%;7例晕厥,占7.8%;仅8例出现典型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占8.9%。(四)在辅助检查方面,67例行血管超声检查,其中43例可见静脉血栓形成,检出率占64.2%;72例行D二聚体检查,69例高于正常值上限,占95.8%%;73例入院期间行CTPA检查,67例证实存在PTE占91.8%。(五)其他方面如既往史中,19例存在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免疫性疾病病史,占21.3%;30例长期吸烟饮酒史,占33.7%%;37例既往有心脑血管病病史,占41.6%;15例既往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形成病史,占16.8%。结论:肺栓塞发病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外伤、手术、长期卧床、口服避孕药的应用、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为其危险因素。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晕厥、腹痛都可能作为其首发症状出现。在诊断方面,D-二聚体值阳性对肺栓塞有重要的提示意义,CTPA是目前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可基本取代肺血管造影。抗凝治疗是肺栓塞全程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