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这些农民无法做到务工与务农兼顾,他们的土地如果不荒废必然要进行流转。而生活在不同区位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农民对土地的态度、土地流转的认知度和接受度[1]及进行土地流转的形式都会有所不同。城乡结合部的农民的生存状况十分复杂,土地状况也十分复杂。土地流转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流转行为也关系着农民的生存,每一次土地流转背后都包含了农民的深思熟虑。因此,城乡结合部土地流转中如何从农民的立场出发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以石家庄市城乡结合部土地流转为切入点,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农民进行调查,并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力图找出影响城乡结合部农民选择土地流转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农民心目中适合城乡结合部的土地流转形式。
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选题所涉及到的理论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和理论。介绍了土地流转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对本文出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防止出现概念模糊的情况。
第三部分:国内外土地流转相关形式分析。本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及经验借鉴。
第四部分:土地流转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这一部分进行土地流转形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在这部分,本文以石家庄市城乡结合部为研究背景,针对影响土地流转形式选择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农民意愿的分析得出影响土地流转形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依次为非农务工机会、土地收益额、生活保障因素、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土地规模化程度。
第五部分:适合城乡结合部的土地流转形式的选择。在此部分本文尝试设计了以因子分析法得出的影响因素框架为问项的调查问卷,对当地农民的意愿进行访谈调查,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所得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希望得出适合本地区的土地流转形式,为城乡结合部土地流转提供可行的方式。
第六部分:结论。总结全文,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工作作了展望。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
(1)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用大量的数据说明城乡结合部农民流转土地的真实意愿,以求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贯彻到土地流转的研究中。
(2)采用因子分析法来改善层次分析法中递阶层次结构构造时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土地流转形式选择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