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30例行下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经硬膜外注射低浓度罗哌卡因,观察其对术后痛觉过敏范围的变化,探讨经硬膜外注射低浓度罗哌卡因对下腹部手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或盆腔开腹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18-60岁,体重40-80kg,ASA分级Ⅰ~Ⅱ级,手术时间2-5h,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F组,n=30)和实验组(L组,n=30)。F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和维持均采用TCI血浆靶控输注,于手术切皮前和缝皮前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gg/kg;L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于手术切皮前20min向硬膜外腔注入0.2%罗哌卡因10ml,每隔1h追加0.2%罗哌卡因5m1,关腹前冲洗腹腔时经硬膜外腔注射0.2%罗哌卡因10ml。监测并记录入室时(TO)、诱导时(T1)、切皮时(T2)、探查时(T3)、关腹时(T4)、术毕时(T5)及拔管后1h(T6)、4h(T7)、12h(T8)、24h(T9)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及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拔管后1h(T6)、4h(T7)、12h(T8)、24h(T9)的VAS评分及术后12h和24h的触痛阈及机械痛觉过敏范围,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镇痛药的用量。次日术后随访,询问有无术中知晓。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L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较F组短,L组患者瑞芬太尼的平均用量和芬太尼的用量较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L组患者SBP在T2和T3低于F组,DBP和HR在T7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O比较,L组患者SBP在T1、T2、T4及T9降低,DBP在T1、T2、T4、T8及T9降低,HR在T1-T9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SBP在T1、T2、T4、T10降低,DBP在T1、T2、T4降低,HR在T1~T9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L组患者T6-T9VAS评分均较F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L组患者三条测定线上触痛阈较F组高,机械痛觉过敏范围较F组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及曲马多镇痛的使用率均较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无一例报告有术中知晓。结论:1.经硬膜外注射0.2%罗哌卡因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可以减轻下腹部开腹手术的循环改变,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缩短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减少术后烦躁的发生率。2.经硬膜外注入0.2%罗哌卡因可以有效减少全麻下行下腹部开腹手术患者痛觉过敏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