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先天性并指(趾)畸形(Syndactyly,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手足畸形之一,主要表现为相邻指(趾)间骨性或软组织融合。先天性并指(趾)畸形有多种表现形式。1978年,Temtamy和McKusick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其中II型SD为并指(趾)多指(趾)症(Synpolydactyly,SPD),主要临床特征为第3/4指并指和(或)第4/5趾并趾,伴有部分或完全多指(趾)畸形,手部畸形的患者可伴有通贯手表现。在目前已知的五种SD亚型中,SPD表现最多样化,常为不完全外显且外显率不同,可以独立发生,也可作为综合征的一部分出现,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Malik和Grzeschik根据临床特征将SPD分为三种类型。 1.SPD1:典型表型,主要特征为手的中轴并、多指及足的后轴并趾; 2.SPD2:轻微表型,主要特征为手的中后轴并、多指及足的后轴并趾; 3.SPD3:罕见型,主要特征为手的中轴并、多指和足的后轴并、多趾。SPD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始于1995年。目前所开展的关于人类先天性并指(趾)多指(趾)畸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典型家系进行基因连锁分析,将候选基因在染色体的特定区带进行定位、克隆。 目的: 本研究将对一个典型的并指(趾)多指(趾)畸形家系的临床表型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初步确定该家系可能的致病基因和突变,探讨该家系可能的致病基因。 方法: 1.通过现场调查,收集该家系成员手足图片、骨骼影像资料,绘制遗传图谱,分析该家系临床表现、临床分类以及遗传方式。 2.收集该家系中2例患者及1例正常人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出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交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进行外显子组测序。 3.家系分析和统计分析用来鉴定SNP和Indel、过滤高频多态性位点和确定候选致病基因。 结果: 1.该家系患者手足畸形主要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第3/4指并指,双侧或单侧第5趾多趾,部分患者伴有通贯手。 2.该家系无法明确地归为Malik和Grzeschik等对SPD的三类分类标准的其中一类,为SPD1与SPD2的混合型。该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家系成员间表现为不同的外显率和复杂程度。 3.通过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得到本家系3个个体平均测序深度为50X的测序数据。通过信息分析方法,排除了目前所有已知的致病突变并初步确定了84个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但在其他家系成员中的验证仍是必需的。 结论: 该家系被诊断为SPD1与SPD2的混合型,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由目前未知的基因突变引起。我们目前已经鉴定到84个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但在其他家系成员中的验证仍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