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并存的今天,网络特别是Internet的发展为信息扩散提供了一个功能齐备的开放式信息扩散和资源共享的平台。网络所具有的优势维力不但推动了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而且通过信息耦合将现实空间的信息扩散映射到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信息传播的基础上,考虑信宿现实空间的需求采纳行为,以衡量扩散是否发生。我们把二者的耦合空间,称之为信息空间。在信息空间中,网络维力通过信息耦合使得现实空间的信息扩散发生了本质变革,也就是现实空间的信息扩散不再受地理、容量和时间的约束。在网络维力的推动下,信源信息可以快速同步可达广阔空间范围内的任一信宿,瞬时积累信息以跨越信宿门槛值,进而实现扩散距离任意远,信宿数量任意多,扩散效果显著增强。对信息空间信息扩散的研究正是基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本题的文献资料并借鉴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扩散系统—扩散动阻力—扩散机制—扩散模式—对策措施为主线,对信息空间的信息扩散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由于关于本题的研究国内外期刊未见有相同报道,因此,论文运用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收集和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本题的文献和情报资料,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从中概括并提炼出论文的逻辑主线及有关研究方法。其次,论文对研究的基础理论——网络维力理论进行了介绍,并对信息扩散、信息空间、信息空间的信息扩散、扩散时空等概念进行了界定,为后文的研究做了若干概念和观念上的铺垫。再次,论文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对信息扩散系统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复杂系统观的角度,对信息扩散系统的构成进行了剖析,对其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扩散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论述。第四,论文在信息扩散系统的基础上,将信息扩散的动阻力分为内源动力、外源动力和扩散阻力。其中,内源动力包括信息原动力、信源供应推动力、信宿需求牵引力和信息势推动力;外源动力包括网络互通力、网络群聚力和网络同步力;扩散阻力包括节点间距摩擦力、文化差异惯性力和信息不对称阻力。运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对扩散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力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与分析,构建了信息扩散的动阻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内外动力及阻力的关联机理进行了诠释,对信息扩散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第五,基于扩散动阻力及目标,论文对信息扩散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诠释。在界定了信息扩散机制内涵的基础上,对扩散机制的构成进行了阐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网络维力理论的核心思想对信源信息的网络传播机制进行了论述;运用多阶段择时博弈理论对信宿依据现实环境采纳信源信息的微观采纳机理进行了诠释;运用逻辑语言对反馈机制进行了阐述;同时,借用“场”的概念,提出、建立并分析了信息扩散场,用物理学中“场”的理论体系对信息扩散机理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从场的角度揭示了信息扩散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第六,基于信息扩散机制,论文对信息扩散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在阐述了信息扩散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信息扩散过程的阶梯网状模式,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信源信息在扩散空间上的扩散过程为有漂移的马尔可夫过程,论文利用马氏漂移链原理建立了信息时空扩散模型,描述了扩散的时空扩展模式和特征,并利用计算机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模拟。最后,论文从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制定促进信息扩散的政策和建立有利于信息扩散的人文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信息扩散的对策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