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庆阳香包艺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随着经济的增长,文化的递进,娱乐休闲的丰富多彩,这种传统的民俗艺术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庆阳香包艺术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逐渐走起了下坡路,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被新的时代发展元素所淹没,甚至在当地一度发展到小孩子以佩戴香包装饰为“土气”的情况,无形中使佩戴香包与贫穷落后挂起了勾,使庆阳古老的香包艺术面临灭顶之灾。作者就出生在庆阳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自小都是穿着母亲、奶奶的刺绣衣裳长大,每逢佳节不是老虎鞋就是虎头帽或者花裹肚。如今,民族文化的回归,又燃起了民俗艺术的热情,有些人并以佩戴庆阳香包来驱虫、辟邪为乐趣,彰显着自己的个性爱好,使这一古老的民俗艺术又一次燃起了生命之火。本人正是基于对庆阳香包艺术的热爱,将庆阳香包艺术现状加以分析、归纳、总结,以此来引导大家进一步认识古老的庆阳香包艺术。本论文共分为五章,在第一章中概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研究的范围及重点。在第二章中,首先介绍了孕育庆阳香包艺术成长的古庆阳人文历史积淀,进一步论述了神奇的千岁香包与庆阳香包艺术的脉络关系,进而得出千岁香包制作非常精致,完全按照佛教经义,把浩瀚的佛法浓缩到了小小香包之上,寓意深邃,巧妙无比。而庆阳地区香包则是世代相传下来,又在民俗生活上发展形成了佩饰、挂饰、装饰和日用四大系列。有绌绌、线盘、单双挂件、立体绣花灯、平面刺绣600多种。在手工技艺上,将绌缝、刺绣、剪裁、粘合、填充、挖补、彩染揉合为自成系列的工艺程序。在风格上保持着古朴、稚拙、淳真、粗犷、怪异、神秘的原始色彩,同时兼以工稳对称;做工上灵巧精致,格调上富丽堂皇,加以大红大绿的基调,地方色彩特别浓郁。在第三章中,对庆阳香包的艺术造型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古老的螃蟹、青蛙香包艺术造型,香包耳枕艺术造型,五毒裹肚及千奇百怪的香包挂件艺术造型。在第四章中,对庆阳香包制作工艺及现代技术进行了探讨,深入了解了庆阳香包黄土地材料的特性,现代化材料的组成以及母女相传承式的工艺制作技巧。在最后章节中,对庆阳香包艺术经济价值的深入挖掘进行了论述,提出政府推广,企业推进,立足节庆旅游纪念产品,在保持传统药理功效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审美理念,加强现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