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对话形式。平等的师生对话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开放的师生对话可以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和创新能力;民主的师生对话可以打破“我——它”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师生对话更注重师生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交流,但在实际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却流于形式、学生对话意识淡薄,这与当前鼓励学生学会对话的理念相悖,导致课堂师生对话的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以交往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主体教育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从对话的引发主体、内容、形式、水平、反馈方式、氛围六个方面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师生对话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结合专家学者的建议,编制了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师生对话观察表和师生访谈提纲。选取D市6所小学的48位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师为观察对象,观察其课堂师生对话情况,观察的课时数是108节,其中包括72节常态课和36节课堂实录。此外,还对20名教师和24名学生进行了访谈,以了解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师生对话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本研究共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阐述了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研究方法,主要介绍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即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第三部分是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师生对话现状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根据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师生对话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很少主动引发对话;(2)教师较少提出开放性问题;(3)师生对话形式单一,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4)师生对话中高水平对话较少;(5)教师对学生的反馈缺乏针对性;(6)课堂师生对话氛围紧张。第五部分是基于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提出改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师生对话现状的对策:(1)教师帮助学生增强对话主体意识;(2)教师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3)师生尝试创新,丰富师生对话的形式;(4)培养师生对话能力,提高师生对话水平;(5)教师尊重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反馈;(6)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营造良好的师生对话氛围。第六部分是本研究的结论、创新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