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带给现代社会的巨大的便利性,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提升,网络交易随之水涨船高,进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根据2019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购物》,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39亿,较2018年底增长2871万,占网民整体的74.8%;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22亿,较2018年度增长2989万,占手机网民的73.4%。网络购物市场持续保持较快发展,下沉市场、跨境电商、模式创新为网络购物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动能。顺应网络交易的发展,许多线上经营的商家以及信息网络平台相继推出更多优惠政策以及活动,既增加了平台的流量,也提升了互联网商家的销售量,同时消费者也获得了优惠。因此,不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因线上交易所获得的好处都不言而喻,从而使得通过网络交易的行为激增。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网络刷单炒信便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互联网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问题是当下反不正当竞争法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面对日渐猖狂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面对花样百出的违法行为、面对时而不确定的法律适用问题,处理网络不正当竞争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网络刷单和网络炒信行为的出现是网络交易发展中的意外产物,是以获得不正当竞争优势和违法利益为目的的虚构交易,侵害了其他商业主体的正当利益、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削弱了网络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网络刷单炒信行为主要依赖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具有隐蔽性较强和行为主体多样性的特点,这种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过快,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益以致于忽略了商业道德,网络交易平台的管理乱象、虚假交易、虚假评价,诚信体系的缺失等都是网络刷单炒信行为所带来的问题。近年来,网络刷单炒信寄生在蓬勃发展的网络经济之上,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甚至还出现了专业化、公司化、规模化的倾向。网络刷单炒信行为属于新兴的网络犯罪行为,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网络经济行业发展的绊脚石,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当前信息经济发达,形形色色的违法经营行为也层出不穷。网络刷单炒信行为使得经营者之间出现恶性竞争,扭曲了市场竞争秩序。因此,加强对网络刷单炒信行为的规制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网络虚假宣传中的刷单炒信这一社会现象,对刷单炒信行为进行解读,探讨规制网络刷单炒信行为时所面临的困难,并根据个人的观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市场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