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疾病,现代医家常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该病。我院在质子泵抑制剂基础上加用加味解郁汤来治疗该病,加味解郁汤是我院耳鼻喉科的协定方,临床使用已有10余年,对于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具有较好疗效,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使用加味解郁汤联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气滞痰凝证)患者,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进一步探讨加味解郁汤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寻求了新思路。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01月-2019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咽喉反流性疾病(气滞痰凝证)患者4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2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奥美拉唑20mg 2次/d治疗,2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加味解郁汤2次/d 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分别采用以下指标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分: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医症候积分等。通过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中医症候,以此来评估加味解郁汤的临床疗效。另外在分析评估临床疗效的同时,本课题还收集患者治疗前后晨起空腹温水漱口后咳出的咽部唾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唾液中胃蛋白酶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索加味解郁汤在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综合疗效比较:对照组共20例患者,其中显效患者10例,有效患者5例,无效患者5例,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共20例患者,其中显效患者16例,有效患者3例,无效患者1例,总有效率为95%。两组数据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SI评分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R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除吞咽食物或药片不利、呼吸不畅或反复窒息发作及烧心胃痛三项症状外,其余症状及RSI评分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RFS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4周后除假声带沟、肉芽肿两项体征外,其余各项体征及RF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除肉芽肿该项体征,其余各项体征及RF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除了假声带沟、肉芽肿两项体征,其余体征及RFS评分进行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VAS评分均低于4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具有明显优势。5、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4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更具优势。6、唾液胃蛋白酶浓度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唾液胃蛋白酶浓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经过4周后治疗后两组的唾液胃蛋白酶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更具优势。结论:加味解郁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疗效明确,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中医症候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能够减少咽喉部唾液胃蛋白酶浓度从而减少其对咽喉部黏膜的伤害,且其临床使用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经济安全。本次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