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中断概率约束下MISOME系统安全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技术利用无线信道的衰落、噪声等特点,使合法接受者获得的信息熵大于窃听者,从而使窃听信道失真,无法解码传输的信息,实现安全传输。物理层安全技术从一个全新思路展开保障信息安全,弥补了传统仅仅依靠密码的安全传输技术的不足。随着未来5G时代的来临和多天线的快速发展应用,基于多入多出MIMO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技术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人工噪声,发端天线选择,发端波束成形等技术应用到多入单出多天线窃听MISOME安全传输系统中,以弥补MISOME系统中合法信道条件本身存在劣势的情况。考虑到使系统安全容量计算更加严谨,加入安全中断概率约束,针对MISOME系统的安全容量进行研究。论文工作来自导师承担的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工作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针对只使用安全吞吐量衡量系统安全性能不够严谨的问题,提出加入安全中断约束。采用人工噪声辅助波束成形技术构建多输入单输出多天线窃听的系统。在此系统中加入安全中断概率约束,分析加入安全中断约束后对系统安全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数目的发送天线,窃听天线,不同的主信道信噪比,窃听信道信噪比构建系统,分析这些因素对于系统安全性能的影响。得到加入安全中断约束后,虽然系统可能达不到原来的最优安全速率和最大安全容量,但是所获得的安全容量更严谨不会出现安全容量虚高(安全容量等于安全速率乘以安全传输概率,仅安全容量高但安全传输概率小时仍不安全极易泄露)的不安全情况;发现发送天线数越多和主信道信噪比越高,系统安全性越好。但是当发射天线数增加到一定数量后,系统最大有效安全吞吐量趋于饱和,说明发送端不能依靠无限量增加发射天线数提高系统性能。2)为了降低发送端硬件复杂度和成本,更有效地地利用发射链路,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发端天线选择技术和发端波束成形技术的传输方案。比较在安全中断概率约束下选择一根最优天线的方案与人工噪声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的系统安全性能的差异。发现a).在允许的最大安全中断概率减小时,人工噪声方案比单天线选择方案安全性能的稳定性更好,但单天线选择方案可以有效节约发端射频电路成本和减小反馈开销;b).人工噪声方案对发送天线数变化更敏感,而单天线选择方案对窃听天线数和窃听信道信噪比变化更敏感。3)针对单天线选择系统由于只选择一根最优天线,发送信号时相当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系统安全容量受到限制的问题,本文又提出在天线选择时,选择多根最好的天线发送构建多天线选择方案。多天线选择系统相比人工噪声系统,不仅反馈开销小,发射链路硬件成本低,而且系统安全容量更大,性能优越。
其他文献
光突发交换技术将光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结合,兼顾了二者的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但是光突发交换网络中无缓存,传输控制协议是单向的,这种资源预留方式导致了资
本文阐述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VHF/UHF频段OFDM基带系统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在25KHz带宽内,传输速率大于64kbps,误码率为10-5的系统目标。在保证误
目前,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基于有线专网或公共有线网络,但由于有线网络的固有特性,其还不能达到无缝覆盖,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获取信息的灵活性。无线视频监控在这种环境下应
热光伏技术(TPV)是通过热光伏电池将各种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辐射能转换成可用电能的新型技术。热光伏技术属于光伏电池的第三代技术,由于其广泛的热源来源,此项技术目前被国内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的急速发展,频谱资源稀缺问题越来越突出。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被认为是一种解决频谱稀缺问题的关键技术。在保证对授权用户无影响的情况下,认知无线
在国家大力推行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低成本、高带宽和大容量的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成为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网络双向改造的最佳候选技术。但随着EPON设备的使用数量急剧增加
Quadratic Residue(QR)码是循环码的非常重要和常用的子类,如同BCH、RS码一样,QR码也是一类具有优良纠错性能的代数码。近年来,随着信息的膨胀,人们对通信中数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
协作通信技术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使节点可以共享其伙伴节点的天线,从而形成一种虚拟的天线阵列,因此将协作通信称为一种虚拟的MIMO技术。协作通信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和信道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抗干扰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信道编码在无线通信领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重复累积(Repeat Accumulate,RA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数据的管理质量和传输时效性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数据就是技术、数据就是财富,数据就是竞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