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全球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科技含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主体的企业为了确保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投入力度,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但是,我国技术创新起步较晚,现阶段仍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如研发投入不足、自有品牌少、创新人才欠缺、创新机制尚未建立和产学研严重脱节等。为此,党中央多次把创新作为国家相关政策的重要组成内容。国家为了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借新准则颁发之际,将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从过去的全部费用化变为有条件资本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顾虑,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是否如人们所预期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是否促进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此外,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因素有哪些,成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立足上市公司的角度,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深沪两市2005年至2009年连续5年公布研发支出数据的企业为研究样本。经过研究发现,研发支出有条件费用化实施后与实施前没有较大的差异,即准则的创新导向作用不明显。此外,本文还对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企业倾向于利用增加非货币资产来提高自身的偿债能力来为企业的研发活动融资提供条件;(2)企业的发展态势越好,企业越倾向于加大研发项目的投入;(3)企业的每股价值越高,企业就会越有动力开展创新活动;(4)企业的财务杠杆越高,企业越不愿意进行研发活动;(5)企业资产的增加有利于研发活动的开展;(6)企业获利能力越好,越不想进行研发活动;(7)与国有企业相比较,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更大等。本文针对实证得出的结论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最后还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