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以稀发排卵、雄激素分泌过多及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病因尚不确切。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也是不孕最常见的原因。因其常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远期并发症,如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血压升高、血脂谱异常、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etS)和子宫内膜癌。目前,已成为公共健康关注的问题,因此,从人群中准确识别这些受累的女性成为必要。本研究在广东省内进行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明确在Rotterdam标准下的人群PCOS患病率、分析四种表型的特点、探讨中国汉族的多毛(mFG评分)界定值。分析医院来源的PCOS患者的MetS的发生率及其特点。
第一章:广东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广东省人群中Rotterdam标准下的PCOS患病率,及人群中PCOS四种表型的特点。
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进行横断面研究,调查了作为广东省代表的珠三角地区的两个城市(广州和深圳)和两个农村/城镇地区(中山市小榄镇和江门市新会区),共抽取20-45岁女性常住(在广东省内居住2年以上)居民3400人,均为汉族。调查内容包括问卷(月经史等)、体格检查(mF-G评分等)、妇科检查、经阴道/直肠超声检查、采血进行内分泌和代谢指标测定。应答率:3014/3400=88.6%;完成率:3000/3400=88.2%。将检出的346例PCOS患者与同地区同龄的健康女性按照1∶2组成病例一对照研究样本。对病例一对照及四种表型的病史、临床特征和血清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⑴按照Rotterdam标准,有346名女性被诊断为PCOS,人群患病率为11.5%(95%CI10.4%,12.6%);而按照1990年NIH的标准,则患病率为4.0%(95%CI3.3%,4.7%)。
⑵人群中调查检出PCOS的表型以Rotterdam新表型(第Ⅰ型和第Ⅲ型)为主,占65%;而经典NIH表型(第Ⅱ型和第Ⅳ型)仅占35%。第Ⅰ型(稀发排卵或无排卵+PCO)占33.2%(115/346),第Ⅱ型(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占13.3%(46/346),第Ⅲ型(PCO+高雄)占31.8%(110/346),第Ⅳ型(稀发排卵或无排卵+PCO+高雄)占21.7%(75/346)。
⑶四个年龄段(20~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PCOS的发生率分别为18.9%、14.1%、6.7%、3.2%和0.0%。PCOS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各年龄组间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⑷病例组的不孕、自然流产、肥胖、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异常)、MetS的发生率均高于同龄对照。PCOS的四种表型之间的自然流产率、HDL、空腹血糖(FG)平均水平未发现差异;而不孕、BMI、CHOL、TG、SHBG、INS、HOMA-IR、胰岛素抵抗率、肥胖率、MetS的发生率之间存在差异。PCOS-Ⅰ型的程度最轻,PCOS-Ⅳ型的程度最重。
⑸mFG评分与年龄呈负相关(r=-0.284,P=0.000),与总睾酮(T)、游离雄激素指数(FAI)和雄烯二酮(A2)水平呈均成正相关(r=0.101、0.158和0.130,P=0.000)。有月经稀发组mFG平均水平高于无月经稀发组(P=0.000)。有PCO表现组mFG平均水平高于无PCO表现组(P=0.007)。有生化高雄组的mFG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无生化高雄组(P=0.000)
⑹在无月经稀发、无PCO表现、且无生化高雄的正常人群中,mFG的第95th百分位数为6分。5个年龄段(20-25岁、26-30岁、30-35岁、36-40岁和41-45岁)的mFG的第95th百分位数分别为8分、5分、5分、3分和2分。
结论:①按照Rotterdam标准,广东省育龄女性PCOS的患病率为11.5%(95%CI10.4%,12.6%);而按照1990年NIH的标准,则患病率为4.0%(95%CI3.3%,4.7%)。②人群中PCOS的表型以Rotterdam新表型为主,而经典NIH表型仅占1/3。③PCOS的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的女性中,PCOS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④PCOS的四种表型之间的代谢异常率存在差异。总的趋势是,PCOS-Ⅰ型的程度最轻,PCOS-Ⅳ型最重。⑤mFG≥6分是适宜中国南方汉人的多毛界值。20-25岁、26-30岁、30-35岁、36-40岁和41-45岁的mFG的界值分别为8分、5分、5分、3分和2分。
第二章:医院来源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来源的PCOS患者队列中MetS发生率及其各组成成份的特点,并与健康对照进行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中山二院生殖中心及妇产科从2004年1月~2008年10月就诊、资料齐全足以分析MetS的578例Rotterdam标准诊断的成人PCOS患者(20~41岁)的MetS发生率及各组成成份的特点;并与281例年龄和BMI均匹配的健康对照的各代谢指标进行比较。MetS的诊断标准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m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2005年公布的标准。肥胖的诊断按照亚太地区推荐的BMI标准。
结果:
⑴本研究中,94.3%(n=545)的患者年龄<35岁。与人群中PCOS的年龄分布一致。
⑵本组PCOS患者,以经典NIH表型(第Ⅱ型和第Ⅳ型)为主,占66.1%,第Ⅳ型占57.4%,第Ⅱ型占8.7%;而Rotterdam新表型(第Ⅰ型和第Ⅲ型)仅占33.9%。
⑶本研究中,MetS的发生率为16.8%,低于欧美及东南亚多国的报道;但是高于同地区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非PCOS育龄人群中的发生率(4.6%),相对危险度(OR)为4.205(2.965-5.964)。60.7%的PCOS患者表现出至少一个MetS的组成成份。
⑷本组PCOS患者中,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是最常见的代谢异常(41.6%)、其次为空腹血糖受损(19.8%)和血压升高(16.1%);而在年龄和BMI都匹配的对照组中,这些率分别为14.6%、5.3%和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earson X2,P<0.001)。
⑸在4个BMI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中MetS的发生率分别为0.0%,3.9%,20.2%和5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在4个年龄组内(20≤&<25,25≤&<30,30≤&<35,≥35岁)MetS的发生率分别为7.3%,14.9%,24.2%和4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近90%的MetS发生在超重和/或肥胖(BMI≥23)的PCOS患者中。
⑹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BMI和年龄是PCOS患者发生MetS的主要高危因素,二者对PCOS患者MetS发生的贡献多于游离睾酮、游离雄激素指数(FAI)、空腹胰岛素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等指标。
结论:①中国南方PCOS患者的MetS发生率低于欧美及一些亚洲国家,但仍是同地区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非PCOS育龄人群中MetS发生率的4.2倍;其最常见的代谢异常是血脂异常。BMI和年龄是PCOS患者MetS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②医院来源的PCOS患者中MetS的发生率高于流行病学调查检出的PCOS患者,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这两组患者中PCOS的四种表型构成比不同。这提示,第Ⅳ型是PCOS患者中的“重型”,代谢异常率高于其它三型,与人群流调得到的结果一致,是PCOS中需要就医的主要表型。在临床上分型诊治PCOS患者,特别是关注第Ⅳ型患者的代谢异常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