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法律从古至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法律词汇以及法理都有着互通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少的差别。我们在翻译法律文章的过程中,需要理顺中日法律的这些异同之处后再下笔去译。这是我们翻译法律文章的原则之一。通过翻译《民事诉讼法的争点》一书的部分章节,我从具体实例中总结出了一些翻译心得,希望能给后来的译者提供些许参考。在翻译过程中,我具体遇到了以下两个难点:第一,具体的专有名词的处理。本文翻译的是日本民事诉讼法相关的内容,翻译时涉及到了中日民事诉讼法在专有名词方面的对比,例如对文字相同意义对应的法律词汇(仲裁、自由心証、意思表示等)、文字相同意义不同的法律词汇(経緯、事情、包括等)、外来语词汇(ライセンス、アドホック、クラスアクション等)这些词汇的处理。在翻译以上三种词汇的时候,我们需要仔细辨别它们各自属于哪种词汇,再根据各种词汇的特点细心处理。第二,在句子方面的处理。日语本身就有“头重脚轻”(定语过长)的特点,我在翻译过程中针对汉语和日语各自的特点,对句子做了相应的处理。例如语序调整(包括结构调整、宾语、对象语后移、宾语、对象语前置、定语后置)、增译减译、直译意译、主动与被动的切换。我在本次翻译中最大的体会就是吃透相关法理是非常重要的。无论运用哪种翻译手法,无论如何处理词汇,没有基本的法理支撑,翻译出来的东西就无法达到翻译目的(让目的国的法理界专业人士能够一目了然)。因此对法律这种专业性很强的领域的翻译,我们不能轻易下笔去译,而是要在仔细学习相关知识后再慎重下笔,这也是我目前的不足之处:在法律专业知识这块,我还停留在入门阶段,译出来的东西还是有些生硬和青涩。今后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多在译前准备工作中下些功夫,以翻译出理想的译本为目标,不断精进自己的翻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