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在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对靶区及危及器官放射治疗的影响,并与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组比较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研究方法IGRT将直线加速器与影像设备相结合,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获得治疗前的影像学图像,将之与原计划图像对比,测量出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腹背方向)轴平移误差。利用首次摆位误差,形成模拟计划。分析摆位误差,对比原计划与模拟计划PTV受量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射体积。观察IGRT组和IMRT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结果(1)在X、Y、Z方向上首次摆位后误差为(2.27±0.09)、(4.24±0.11)、(2.58±0.09)mm,纠正后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2±0.04)、(0.76±0.05)、(0.34±0.05)mm,两者比较各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纠正后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2±0.04)、(0.76±0.05)、(0.34±0.05)mm,治疗后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7±0.04)、(0.73±0.05)、(0.43±0.04)mm,两者比较各方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近期有效率:IGRT组CR18例,PR2例,总有效率(CR+PR)为90.91%(20/22);IMRT组CR15例,PR3例,总有效率(CR+PR)为90%(18/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IGRT组0级+Ⅰ级急性泌尿系统反应率、急性消化道反应率分别为:95.45%、90.90%;Ⅱ+Ⅲ级急性泌尿系统反应率、急性消化道反应率分别为:4.55%、9.10%;IMRT组0级+Ⅰ级急性泌尿系统反应率、急性消化道反应率分别为:95%、55%;Ⅱ级+Ⅲ级急性泌尿系统反应率、急性消化道反应率分别为:5%、45%。两组比较Ⅱ+Ⅲ级急性消化道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毒性反应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GRT组患者骨髓抑制Ⅰ度发生率63.63%,Ⅱ度27.27%,Ⅲ度9.09%;IMRT组骨髓抑制Ⅰ度发生率60%,Ⅱ度30%,Ⅲ度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T组急性皮肤放射性反应率0级59.09%,Ⅰ级31.82%,Ⅱ级9.09%;IMRT组0级50%,Ⅰ级40%,Ⅱ级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RT较IMRT技术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放疗过程的精准度,并明显减少Ⅱ+Ⅲ级急性消化道反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