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聚合物-丙酮体系分离富集金属污染物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pi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镉、铅、镍等金属属于环境优先研究污染物,是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必测项目。但常因基体组成复杂、含量太低需在测定前进行分离富集。传统的前处理方法如固-液萃取、液-液萃取等往往存在所需时间长、过程繁琐、所用有毒试剂多、对环境危害大等不足,水溶性聚合物-丙酮体系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的分离富集痕量金属元素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精确、聚合物吸附容量大、回收率高、环境污染少、经济等特点,是分离富集痕量金属污染物的发展方向。 基于这种思想,本文尝试了用不同的水溶性聚合物作为金属络合剂来分离富集环境水样中的痕量金属,建立了分离富集铜(II)、铅(II)、镉(II)、镍(II)的新方法,整个实验部分共包括四章。 第一章建立了分离富集环境水样中铜离子的聚乙烯醇-丙酮体系。首先聚乙烯醇和铜离子发生反应,反应产物聚乙烯醇-铜立即在过量的丙酮中沉淀,沉淀用倾倒法分离并溶于少量水中,最后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光度法测定铜离子。研究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水溶性聚合物分离富集金属离子上存在的缺陷并首次将水溶性聚合物-丙酮体系和分光光度法联用。详细调查了相关因素对铜回收率的影响,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得到了方法的检测限为0.014μg/mL,线性范围为0.025-3.0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1%(n=11)。将方法成功地用于泉水、地下水、自来水、湖水和电镀废水中铜离子的测定并提出了方法的分离机理。 第二章内容是聚丙烯酰胺分离富集光度法测定痕量铅。建立了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酮分离富集光度法测定铅离子的新方法。并用红外、紫外验证了聚丙烯酰胺-铅络合反应的发生,考察了方法的机理,优化了反应条件,制作了工作曲线,发现铅浓度在0.025-3.00μg/mL范围内时与A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417+0.2258C,相关系数为0.99894,检出限为0.018μg/mL,对5.0μgPb2+溶液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4%。 第三章用羧甲基纤维素-丙酮体系去除水溶液中的镍离子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镍络合物的形式回收镍离子。先将羧甲基纤维素加入到含有镍离子的水溶液里,羧甲基纤维素和Ni2+键和,产物羧甲基纤维素-镍在过量丙酮中沉淀,倾倒分离沉淀。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镍回收率的影响,根据电导率及紫外光谱提出了方法的分离机理。该研究提供了一个从水溶液中回收镍的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 第四章利用聚乙烯醇-镉络合物在水和丙酮中溶解度的差异,建立了水溶性聚乙烯醇-丙酮体系分离富集痕量镉的新方法。在pH为6时,0.5mL2%的聚乙烯醇和镉发生反应,然后加入饱和KC11.0mL,再加入丙酮25mL,析出沉淀,倾倒分离沉淀,将沉淀用水溶解,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镉的测定所得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得到的结果相符。用标准加入法得到镉的回收率在96.3%-98.0%之间。而且常见的共存离子如:K+、Na+、NO-3、Cl-一般不干扰反应甚至在mg级也不干扰。
其他文献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水环境污染已呈积重难返之势,水环境中的石化废水以其污染程度和污染物排放数量成为水环境污染中的一大公害。针对东北冬季水温低、水处理难度大的特点,从分析
峨眉山是名山.李白曾在诗中写道:“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今天我就要登上这名山,观看峨眉山的日出.rn凌晨四点半,为了看日出,我们起了个大早,匆匆擦了把脸,穿上大
期刊
期刊
论文以经过纯化、整形处理后的近球形天然微晶石墨为研究对象,采用酚醛树脂炭包覆、表面氧化-树脂炭包覆以及层间氧化-膨胀-树脂炭包覆等方法对天然微晶石墨进行改性处理,希望通过这些处理改善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以天然微晶石墨为基体原料,自制酚醛树脂为热解炭前驱体,通过液相浸渍-炭化法制备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和酚醛树脂炭包覆量对天然微晶石墨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
在我家的小区南面,有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的水绿绿的,像一块翡翠镶嵌在小区内,为小区平添了几分光彩.rn池塘的水异常清澈,可以看到水下的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天气暖和的时候,
期刊
中国,山河壮丽,诗情画意,一颗灿烂的九寨明珠绚丽多姿地点缀在莫大的华夏大地.rn期待已久的九寨之行开始了,行车路过一段路,周围不是山就是水,五六公里后,便遇见一片绿色的高
期刊
本文记录了华北Z城某直销团队于2014年底所组织的一系列“肝胆排毒”活动,意在揭示其中身体想象与道德重塑的逻辑.本文以“排毒”活动寻找、利用“结石”为叙述轴心,试图对当
随着全球矿产资源不断开发,富矿资源储量在迅速下降,贫矿资源又因为其品位低、含杂质量高等特点被大量废弃,除了造成资源的浪费之外同时产生大量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使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