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重庆市实行全民食盐加碘策略后特需人群的碘营养状况;观察食用不同浓度碘盐对不同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影响,寻找适合当地不同人群食用的碘盐浓度,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实施食盐加碘策略提供依据。第一部分不同食盐加碘浓度对特需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重庆市历年来碘缺乏病监测系统结果选取经济较发达的璧山县和经济欠发达的云阳县为研究现场,按经济状况把每个县的乡镇分为高、中、低三类,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经济状况中等的一类乡镇中随机抽取地理、交通、医疗条件相似,农作物种植、饮食习惯及历史碘缺乏病流行情况相同而且实施现场干预试验可行性较强的3个乡镇。采用15±5mg/kg、25±5mg/kg、35±15mg/kg(即现行碘盐浓度)三种加碘浓度在抽样地区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社区干预,以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来确定被选中乡镇应采用的碘盐干预浓度。于2008年1月至12月集中4次收集干预前的特需人群的尿样、孕妇的血样,测定尿碘和甲状腺功能,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于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干预乡镇卫生院和计生站收集干预后特需人群的标本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在现行碘盐浓度下孕妇、乳母、婴儿尿碘中位数(MUI)分别为203.80μg/L、218.3μg/L、288.4μg/L,孕妇、乳母尿碘在适宜范围,婴儿的MUI偏高,孕妇FT3、FT4、TSH分别为3.94±0.59pmol/l、12.44±2.30pmol/l、1.83pmol/l,TGAb阳性率、TPOAb阳性率10.73%、9.55%,甲状腺功能在正常值范围内。孕妇碘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孕周、妊娠反应、水肿以及饮食结构。干预后,璧山县低剂量组的孕妇、乳母、婴儿MUI分别为225.02μg/L、208.57μg/L、255.04μg/L,云阳县低剂量组的特需人群的则分别为222.90μg/L、244.86μg/L、242.59μg/L,两县中等浓度组孕妇MUI为263.86μg/L、219.15μg/L,均在适宜范围内,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妇甲状腺功能与干预前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行盐碘浓度能满足特需人群的碘营养需求,孕妇对碘的需求增加,但可以通过调节饮食结构、预防妊娠反应和水肿来增加碘的利用率。下调盐碘浓度对特需人群的碘营养状况影响不大,但需加强监测,并鼓励其补充优质蛋白、富碘和富硒食品。第二部分不同食盐加碘浓度干预18个月普通人群随访结果分析方法:在璧山县和云阳县中的6个乡镇中,分别在干预前和实验碘盐覆盖之后干预6个月、10个月、18个月时,抽查实验乡镇的同一所小学的8~10岁学龄儿童,以年龄分层每个年龄组选取30名(男、女各半)学生。收集干预前、干预6个月、干预10个月、干预18个月儿童尿碘和盐碘资料,在干预前和干预10个月时收集了儿童甲状腺容积资料。结果:云阳县基线MUI(278.64μg/L)高于璧山县(240.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7.42,P < 0.01)。干预后璧山县2个干预乡镇MUI在适宜范围内(100~200μg/L),并且尿碘构成比主要集中在此范围;云阳县干预后MUI仍高于200μg/L,并集中在200~300μg/L之间。干预前后甲肿率在10%左右,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三种浓度碘盐进行干预,在经济水平较发达地区,15±5mg/kg干预组人群MUI更趋于适宜,在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可适当下调盐碘浓度到20mg/kg以下。干预前后儿童甲肿率和甲状腺容积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各项指标,重庆市本地居民食用的盐碘浓度可适当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