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辅助显微镜在对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有效性的影响目的:通过分析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技术应用于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和常规经蝶入路手术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切除率及复发率等临床指标,探讨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对垂体瘤手术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2月年到2014年6月期间连续入院行垂体腺瘤经蝶切除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等。导航组:患者术前均行薄层头颅磁共振MRI T1增强、蝶鞍区CT以及头部磁共振MRA扫描,行导航多影像融合。对照组:术前常规磁共振MRI扫描,无导航辅助下行经蝶手术治疗。并术后随访1年。通过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明确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对垂体瘤手术有效性的影像。结果: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组:总数60例,术后全切50例,平均手术时间54分钟,术后随访(约1年)复发12例。住院天数平均为6天。术后随访1年,其复发12例。对照组:总数100例,术后全切65例,平均手术时间78分钟,住院天数平均为7天。术后随访(约1年)复发28例。结论:应用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可以实时反映手术进度,对入路的方向、深度、肿瘤范围及其与邻近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关系等信息有即时的把握,有助于术者精确定位,增添手术信心,减少手术时间,提高全切率,对手术的有效性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临床应用前景广泛。第二部分: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辅助显微镜在对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安全性的影响目的:通过分析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技术应用于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和常规经蝶入路中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早期及术后发生率等临床指标,探讨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对垂体瘤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2月年到2014年6月期间连续入院行垂体腺瘤经蝶切除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等。导航组:患者术前均行薄层头颅磁共振MRI T1增强、蝶鞍区CT以及头部磁共振MRA扫描,行导航多影像融合。对照组:术前常规磁共振MRI扫描,无导航辅助下行经蝶手术治疗。通过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明确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对垂体瘤手术安全性的影响。结果: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组:术中海绵窦损伤2例,脑脊液漏5例,术后并发鞍区高压1例,脑脊液鼻漏1例,一过性尿崩2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术中出血量约为46ml。对照组:术中海绵窦损伤8例,脑脊液漏11例,术后并发鞍区高压5例,脑脊液鼻漏7例,一过性尿崩10例,术后垂体功能低下5例。术中出血量约为68ml。结论:神经导航多模态融合通过虚拟投射系统,可以实时反映手术的进程,让术者直观的了解操作的进度、器械的方向位置、周边的重要组织结构等信息,有助于术者精确定位,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具有颇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三部分:探讨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联合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技术在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中的应用目的:通过分析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结合内窥镜技术在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中的应用,总结其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像,初步探索其在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4年10月年到2015年2月期间连续入院行垂体腺瘤经蝶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等。患者术前均行薄层头颅磁共振MRI T1增强、蝶鞍区CT以及头部磁共振MRA扫描,行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并内窥镜辅助下行经蝶手术治疗。通过分析对比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联合显微镜和内镜与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显微镜之间的临床指标,明确神经导航多影像联合显微镜和内镜对垂体瘤经蝶入路手术的影响。结果:总数40例,术后全切36例,术中海绵窦损伤3例,脑脊液漏3例,术后并发鞍区高压0例,脑脊液鼻漏0例,一过性尿崩1例。术后垂体功能低下3例。住院天数平均为6天,平均手术时间58分钟。术后随访1年复发3例。结论:应用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可以“虚拟”地即时了解手术的方向、深度、肿瘤范围及与邻近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关系等信息,二神经内镜辅助下“现实性”的分辨周边解剖结构,对于提高手术安全及有效均具有促性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