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抗CD3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体外药效学及体内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zha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克服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人体时所出现的严重过敏反应,人源化抗体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十余年来国内外生物医学研究的重大热点之一。注射用重组抗CD3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u12F6m是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一类新生物制品,实验发现它竞争抑制OKT3、SK7及UCHT1等CD3单抗与抗原的结合并具有与OKT3相似的激活及抑制T细胞的功能,提示hu12F6m有可能作为免疫抑制剂应用于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本课题研究以hu12F6m作为受试药物,在体外分别进行了抗体Fab部分及Fc部分药效学研究,并在肾移植患者体内进行了单次给药的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该课题研究中建立的血清hu12F6m浓度检测方法,符合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要求;在研究剂量范围内,静脉滴注hu12F6m呈线性药物动力学规律,各组肾移植患者静脉给予hul2F6m后即刻血药浓度达到峰值,药物半衰期为5.5-6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2、CD3、CD4、CD8阳性细胞与血清Hu12F6m浓度呈负相关,给药后即刻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2、CD3、CD4、CD8阳性细胞比例迅速下降,并在给药后6h左右达到最低值,而以CD3阳性细胞比例下降最为明显,显示hu12F6m通过与CD3抗原的结合发挥药理作用,维持CD3抗原饱和的药物浓度约为1000ng/mL。研究提示hu12F6m有望成为一种抗排异能力强、免疫原性和毒副作用小的有效免疫抑制剂用于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本文分五个部分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包括CD3εδ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学研究、体外药效学研究、肾移植患者单次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单次给药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研究及体内免疫原性研究。
其他文献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为肝静脉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肝脏回心血流受阻,引起一系列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淤血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出现一系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