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901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在辩证法上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是相对于传统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而言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辩证法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二种历史形态,是马克思辩证法的主要理论来源。黑格尔辩证法是以绝对精神为主体的辩证法。他把人的思维过程抽象化,并提升为脱离人的绝对精神,因而是以概念思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既没有当作“死狗”置之不理,更没有当作绝对真理,全盘接受。而是采取“揭发、理解、拯救、清洗”的科学态度,即在批判中改造,在改造中继承。之所以这样,才能使他超越黑格尔,把辩证法推向人类认识史的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对此,文章展开了深入论述:首先,论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文章集中论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时代缘由、理论内涵和局限性,以及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其次,论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和继承是相伴始终的,即在改造中继承,在继承中改造。改造中主要针对:“异化”、“实践”和“自我意识”三个概念;继承主要针对:“本体论和世界观”、“联系的原则和发展的原则”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最后,论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文章着重论述了对抽象的人、抽象的自然、抽象的精神的劳动的超越以及超越的实质。
其他文献
同性恋作为一种亚文化,在西方已经随着各式各样的同性恋解放运动逐渐进入了主流话语权领域,甚至在一些国家得到了法律上的认可和保障:在中国,官方也早已宣布其是非病态的。但是,一
全球化促使世界各民族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协同发展,同时形成了全球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文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的强度也不断加强。各民族文化在频繁互动和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一股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在西方兴起,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丹尼尔·贝尔和弗朗西斯·福山。他们打着“终结”的旗号,运用社会历史的变迁质疑或否定马克思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和它的哲学基石是不同于苏俄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因此,可以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成是有别于苏俄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一
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思想传承至今,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他的奥林匹克思想对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和指导作用。他所提出的奥林匹克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