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构想与应用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deya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社会各界对体育相关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体育统计从1985年萌芽至今,有关体育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体育行业核算、以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为主要目标的体育产业核算以及投入产出核算中的体育产品部门核算。现有体育统计并不能完整反映体育经济活动的运行全貌,尤其难以从产品角度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卫星账户系统针对经济中特定的主题、领域或部门,遵循SNA的基本核算规则,为某个特定主题、领域或部门形成自成一体的、相对独立的账户系列,是用于测量特定行业的经济重要性的强大统计框架。它可以从特定领域内的产品视角出发,在识别出特定领域内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该领域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展现。正是基于以上现实,论文在SNA2008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框架指导下,采用卫星账户这一国际社会广为采用的方法进行体育经济核算,全面、系统地反映体育相关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科学测度体育的规模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探讨了我国构建体育卫星账户体系并开展编制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论文系统地梳理了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了卫星账户构建的一般原理与程序,界定了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全面识别了体育特有产品,设计了体育卫星账户的基本核算框架与核算表式,并基于201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编制了我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系列表格;进而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从体育的经济效应、经济效益和产业关联性等角度分析了体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得出了如下具体的结论。(1)构建我国体育卫星账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论文从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中虽有体育行业统计、体育产业统计和体育产品部门统计,但由于存在SNA的生产范围未能包含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生产、现有体育统计未能完整反映SNA范围内与体育相关的生产活动及难以从产品视角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等不足,提出从学理上要求在我国构建体育卫星账户。再由于各级政府部门对体育的管理需要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体育卫星账户助力、体育经济重要性的国际间比较有赖于体育卫星账户等因素,在我国构建体育卫星账户显得十分必要。而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渐趋完善、体育产业调查体系初具雏形、体育产业增加值核算的经验积累、其他国家卫星账户的成功编制等可为我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提供产品分类基础、基础数据来源、测算结果评估以及经验借鉴,使得构建我国体育卫星账户成为可能。(2)完整的体育特有产品目录展示了所有体育经济活动的成果。根据卫星账户构建的一般原理,起点是体育特有产品的识别。在对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界定的基础上,依照特有产品的识别原则及步骤,论文识别出体育特有产品87种,比《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中的小类对应的产品多16种;它们与276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中的行业小类相对应,比《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对应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小类多98个。论文主张将体育志愿服务纳入体育特有产品目录,以便科学完整地展现与体育有关的货物和服务。(3)2017年我国体育总产出为1.910万亿元,体育增加值为7,894.267亿元,体育就业人数为472.947万人。通过编制体育卫星账户的核算表,计算得到了反映体育直接效应的总量指标:2017年我国体育总产出为1.910万亿元,体育增加值为7,894.267亿元,占2017年GDP的比重为0.954%;体育就业人数为472.947万人,占2017年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为0.609%。体育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于体育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直接效应来看,体育经济活动尚未呈现出劳动密集型的特点。(4)2017年我国体育完全总产出为3.023万亿元,体育完全增加值为11,543.064亿元,体育完全就业人数为1,439.839万人。通过乘数分析,计算得到了反映体育完全效应的总量指标:2017年体育完全总产出为3.023万亿元,是体育总产出1.910万亿元的1.583倍;2017年体育完全就业人数达1,439.839万人,占2017年全国就业人数的1.854%;体育完全增加值为11,543.06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96%。体育完全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于体育完全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考虑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之后,体育经济活动呈现出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体育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间接解决就业问题。(5)批发-S部门的经济效益最好。体育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直接经济效益系数还是完全经济效益系数,批发-S部门都是最高的。软件服务-S、信息技术服务-S、保险-S以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S这4个新兴服务部门的直接经济效益名列前茅;合成材料-S、有色金属及其合金-S、信息技术服务-S和建筑安装-S这4个部门的完全经济效益排名靠前。(6)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S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最大,而房屋建筑-S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强。通过产业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基本上都来自制造业和建筑业,而服务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基本上都小于1。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S、家用器具-S、纺织服装服饰-S、其他交通运输设备-S和纺织制成品-S这5个部门排在前五。有18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房屋建筑-S、土木工程建筑-S、商务服务-S、金属制品-S和纺织服装服饰-S名列前茅。计算结果同时表明,57个部门中有12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同时大于1,可以列为优先发展部门,其中6个(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S,合成材料-S,塑料制品-S,房屋建筑-S,土木工程建筑-S,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服务-S)与体育场馆有关,4个与体育装备有关(纺织服装服饰-S、有色金属及其合金-S、金属制品-S、汽车零部件及配件-S),充分说明了重视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体育装备的生产对发展体育大有益处。另外,各类体育商务服务如体育咨询、投资与资产管理、体育旅游服务、体育会展服务等也是重点关注的领域。
其他文献
物理新课标教材高中版必修二有一个非常实际的课题研究项目,就是对潮汐现象的研究。在课本上,仅提供了研究的线索,一是潮汐的形成,二是潮汐发电。叙述很简单,所留的研究空间非常大。因此要想搞这个课题研究需要做大量
期刊
学位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模型方法,对2006—2017年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的发展演化、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7年,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偏低,时序演变较稳定,主要处于中度协调等级,仅有郑州市一直为高度协调城市,低度协调型城市数量众多;河南省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傩舞文化研究" (项目批准号:20BE071)于2020年10月立项。项目负责人:付宜玲副教授。项目责任单位:广西大学。研究周期:2020年10月9日至2023年12月31日。项目组主要成员:罗斌、韩德明、农春雀、肖伟、金美月、李倩、符燕、陈堂春唐健清、张佳美。
期刊
为了促进金融与自主创新更加深入的融合发展,本文以河北省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各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分层分析,研究其内在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河北省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总体耦合度为高度耦合状态,各个地区间略有差异;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上升趋势。通过本文研究,
随着我国茶文化的兴起,茶产业也随之崛起。虽然我国茶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其经营管理模式比较传统,使得产业单位产量不高、茶叶效益不高,进而造成我国差产业市场综合竞争力不足,而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就必须不断突破和创新,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产业经营管理模式。
学位
丘陵山区是耕地撂荒的高发、多发区,近年来呈现量大、面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农户是耕地利用的微观行为主体,也是耕地利用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和参与者,探究农户撂荒行为机理,对于耕地保护和丘陵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由于农户耕地撂荒行为不仅是出于收益最大化追求的经济理性行为,还具有包括观念、社会认可需求在内的社会和心理的多方面理性行为特征,并受到主观认识能力、经济因素等客观条件限制。因
探寻贸易福利历来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核心问题。传统贸易理论强调贸易福利的源泉为分工和交换。新贸易理论将贸易福利拓展到企业定价能力下降、规模报酬递增和可获得产品种类的增长,其中产品种类的增长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福利。内生增长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研究了国际贸易、产品种类、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从生产者角度丰富了产品种类与贸易福利的理论基础。因此,从理论上看,进口产品种类的增长不仅通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逐渐成为食品发展的朝阳产业,其对营养缺乏或特殊患病人群的作用日益凸显。提高特医食品生物利用率及加工适应性是特医食品发展的重要方向。超微粉碎技术能改善食品粉体的分散性、吸附性、溶解性、化学活性及生物活性等,适用于特医食品的开发。本文针对特医食品的分类组成及产业的发展、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特医食品中的应用前景等展开了综述,为特医食品的开发提供信息资源及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