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我国的创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国内地理学者关于创业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所以对我国省区创业活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故本文以31省市和三大区域作为研究范围,选取了2006年到2017年的数据,运用SPSS分层聚类、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空间面板回归对中国创业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用SPSS分层聚类将把31个省市2006年到2017年创业活跃度的整体发展趋势用树状图进行一个分类。第一类包含的省区创业发展水平较高,创业活动的开展最为活跃,创业条件也相对比较优越,包含上海和北京两个省市。第二类包含的有重庆市、珠三角的广东省,长三角的浙江省和江苏省,与北京毗邻的天津市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山东省和福建省。第三类省市的创业发展水平相比较而言比较低,创业活动的开展较不活跃。其次,运用泰尔指数测量中国创业活动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区域内省市的空间差异及其来源。结果显示,创业活跃度差异主要来源于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差异;三大区域内部的创业活跃度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其中东部内部的差异值及贡献率最大,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值及贡献率最低。接着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用Moran’s I指数从空间关联的视角来测度中国省区创业活动的创业集聚水平。结果显示,中国各省市创业活动的空间相关性随时间在不断地增强,而且具有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地区。最后,用空间滞后模型对创业活动分布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发达程度、技术资源、对外开放度等是影响中国各省区创业活动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