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丝—一种泛化存在的群体与认同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smlj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吊丝符号是中国本土社会最广大人民对于自身生存和存在的最深刻反思。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符号意识对社会有机体的反应,并没有引起主流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其中所蕴含的社会符号意义也没有获得深度发掘,亚文化群体拥有的互动方式和认同感的泛化过程同样没有得到系统诠释。而主流学术界更是对底层民众的“符号意识”充满了避讳式的反感和忽视,吊丝文化作为新生底层亚文化的代表正忠实地反映着青年社会生态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存在的基本面。而目前的学界研究多以片段化和点解式的分析为主,并未对该文化现象进行系统化的社会学归纳和分析。吊丝体现的是一种劣质生态下社会主体的符号意识。它最初标志的是社会底层的青年群体,但几乎在它诞生的同时,适用边界就已经被打破了。这种文化趋势的发展历经两个主要阶段,而阶段间的渐变过程就是泛化。作为宏观的总体推断,泛化过程离不开微观群体的研究。微观研究方面以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参与观察法获取研究资料,借助于符号互动、社会心理学观点研究吊丝这一群体的要素:任务活动,相互作用,情感活动,规则。忠实地表述吊丝文化的起源、心理、生态内容、社会结构背景之间的内生关系与互动过程成为一项研究重点,对达到实证研究效果至关重要。吊丝话语系统具有独特的庶民叙事功能和表意特点,极大丰富了符号互动和文化研究的实践内容。社会学家所努力要表明的“符号内爆”这一概念也得到了详细探讨。通过信息论科学的观点合理诠释了符号内爆理论,探讨了它的缘由——符号信息量的超载、符号边界的撕破以及其两个主要的实现路径:符号的泛化与稀释。泛化趋势发生在三个不同层次的维度上:社会哲学维度的后现代性(意识形态)、社会群体内的心理认同与互动行为(心理行为)、符号语用领域(话语系统)。这三种层次构成吊丝文化的统一体也构成泛化的三条基本路径。借助对现今青年“吊丝”群体的网络集结、“社会认同”、心理结构和话语体系(符号互动)的着重研究,对特定亚群体的符号意义与身份认同关系的变迁具有实证意义。贴标签依靠的是符号对个体的认同意义,符号作为标记个体及群体的手段必然需要获得行为个体内心的深度赞同和认可。而吊丝符号作为社会符号意识的反应本应获得社会管理主体的重视,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认识大众存在的真实途径。
其他文献
从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令人担忧的现状着手,在明确高职语文课程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文性、实用性为核心,深化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观点,进而明确了高职语文教学对高职学生
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深入推行促使农业机械不断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且相应成果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自动升降采果机、旋耕机、割草机、电动修枝剪为切入点,分
<正>(1)《0~6岁儿童家教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发布日前,中国儿童中心日前发布了《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报告以中国儿童中心2015年在我国八省市进行的
探讨著名中西医汇通代表人物张锡纯对沉脉的认识。张锡纯是近代著名的中医大家,其著作记载医案颇丰,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学者对其研究多局限于学术观点及诊病用
探讨了原子同一组态不同微观状态的稳定性、同电子数的不同组态的稳定性以及带有不同电荷数的离子的稳定性,指出用3d^5组态的半满稳定去解释Fe^3+稳定是错误的。同时澄清了对洪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肺癌的发病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123例确诊的初治肺癌患者
清代张锡纯根据《内经》的“大气”观念,结合李东垣中气下陷理论,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提出“大气下陷”一词。本文基于张氏对大气下陷的理解与阐述,从大气下陷
我国的民主协商形式同西方学术中提及的“协商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使得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形成有中国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