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车地多模通信系统无缝切换机制的研究

来源 :大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4r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高铁以高速、大容量、集约型、立体化的特征,成为人们中等距离出行中的重要交通工具,无线车地通信技术作为TEDS和WTDS列车监控系统实施的保障,对于列车生产运营的安全具有深远意义。单一无线网络的车地通信很难满足列车实时收发数据的需求,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和层次分析法设计一种多网络、多模式的异构网络无缝切换机制,以解决高速列车在不同运行环境中无线网络接入的问题,提高无线车地通信的覆盖范围和安全可靠性,降低传输中的时延和阻塞率。为了提高通信的服务质量,本文明确当前传统的GSM-R、Wi-Fi等无线网络在无线车地通信的应用现状,深入了解垂直切换机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将垂直切换机制应用在高铁多模通信系统上的意义,根据当前的高铁车地通信实际诉求选用LTE、Wimax、北斗短报文三种制式网络,结合当前常用的几种垂直切换判决算法,对适用于高铁的垂直切换机制进行分析。针对高铁运行速度快,网络环境变化剧烈等特点,本文首先梳理并压缩需要传输的传感器数据信息,设计了相应的勤务帧、数据帧结构;其次,将无线信道分成慢衰落和快衰落两个部分,分别进行信道建模选择;然后,在信息熵和层次分析法两种算法的基础上计算QoS需求中的属性价值和相应的权重,按照本文所设计的效用函数公式分别计算得到效用函数值,进而设计一种信息熵与层次分析法自身权重地动态调整机制,通过仿真实现一种全新的网络继续保持及再次触发功能;最后,对动态调整机制和网络继续保持、再次触发的功能在不同运行环境中进行仿真和性能分析。最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垂直切换机制及网络继续保持和再次触发功能在垂直切换平均次数、新呼叫阻塞率和切换呼叫掉话率等结果上优于目前常用的垂直切换判决算法,满足高速列车不同运行环境中通信的需求。将垂直切换机制应用到高铁车地通信中较当前通信现状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提高了网络的服务质量,对列车的安全运行也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其他文献
按照大陆法系传统,合同无效,当事人之间取得的财产之返还关系适用不当得利制度调整。由于法典化的曲折历程,我国难以对不当得利做完整的制度安排,现行法规定十分单薄,并不能
现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对结构安全性的鉴定分为四个等级,但在单个构件安全性鉴定的检查项目中,仅对承载能力项目规定了四个等级之间的三个界限值,其它项目只规定了a_u、b_u与c_u、d_u之间的界限值。本文运用可靠度理论研究木构件安全性鉴定的三个检查项目:不适于承载的变形、耐火极限和承载力。通用思路是由抗力和效应计算公式推导出对应的功能函数,再从现行标准出发确定基准分级界限,并由其推出其余等级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的交际理论要求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在交际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可对译文进行适度修饰,如适当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