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混凝土作为重要建筑材料之一,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由于其呈碱性,极易受到酸性溶液的腐蚀。大气污染、含硫风化物、工业生产等均会产生硫酸并侵蚀混凝土,使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老化速度远大于其预期速度,危及建筑结构的安全,因此对硫酸侵蚀混凝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已有的24组混凝土长期浸泡试验数据进行回顾分析,发现水灰比、硫酸腐蚀液p H值、掺合料等参数对腐蚀进程产生的影响程度会因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作为重要建筑材料之一,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由于其呈碱性,极易受到酸性溶液的腐蚀。大气污染、含硫风化物、工业生产等均会产生硫酸并侵蚀混凝土,使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老化速度远大于其预期速度,危及建筑结构的安全,因此对硫酸侵蚀混凝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已有的24组混凝土长期浸泡试验数据进行回顾分析,发现水灰比、硫酸腐蚀液p H值、掺合料等参数对腐蚀进程产生的影响程度会因为腐蚀产物硫酸钙析出量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腐蚀产物、水灰比以及浸泡液p H值比对硫酸侵蚀混凝土的影响规律,本文以浸泡方式、水灰比、硫酸溶液p H值为基本因素设计了混凝土长期浸泡试验18组,浸泡时长1524h。试验结束后获得了各组试验试件的硫酸消耗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曲线,并通过SEM、EDS和XRD技术分析了各组试验试件表面物质的微观相貌、元素组成和矿物成分,根据试件表面是否含有腐蚀产物附面层以及附面层的矿物成分对硫酸侵蚀混凝土的类型进行分类,分析各腐蚀类型的耗酸量与浸泡液p H值以及浸泡时间的关系,以探究不同矿物组成的腐蚀产物附面层对硫酸侵蚀混凝土速度的影响规律,并在试验的基础上从微观离子扩散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附面层以及水灰比对硫酸侵蚀混凝土速度的影响规律。利用上述研究方法分析试验结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附面层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腐蚀速度的影响与试验过程中是否存在Ca SO4的流失和试件表层附着层的清洗作用有关,在定期更换浸泡液的情况下,附面层主要成分是Si O2等水泥石腐蚀后的残留矿物,在不更换浸泡液的情况下,附面层中含有石膏(Ca SO4·2H2O),两种类型的附面层均会降低腐蚀速度,其中以含有石膏的附面层对腐蚀速度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在混凝土表面不含石膏附面层的情况下其腐蚀量会随硫酸溶液p H值的降低按照一个稳定的比例增长,石膏附面层是导致试验相似性破坏的重要原因。参照Pavilik提出的混凝土中性化深度经验模型(d=kcmtn),建立了混凝土表面不含石膏附面层的两种腐蚀类型腐蚀量与硫酸腐蚀液H+浓度以及腐蚀时间相关的经验模型,该模型能够在比较宽的硫酸浓度变化范围内取得比较好的拟合效果。此外,Fe(OH)3也会影响硫酸侵蚀混凝土的速度,但其影响程度要比Ca SO4小很多。(2)硫酸腐蚀液中的Ca SO4析出之前,混凝土的破坏方式为纯溶蚀破坏,且该破坏方式又以钙溶蚀破坏为主。利用钙离子的一维扩散传输方程以及Gerard提出的混凝土中可溶固相钙和孔隙液中钙离子浓度之间的固-液平衡方程来建立的混凝土钙溶蚀模型对纯溶蚀破坏、不同浸泡方式的3组试验进行钙溶蚀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发现混凝土试件在硫酸环境中的耗酸量与其初始孔隙率和水泥用量都是呈线性增长的关系,混凝土腐蚀产物附面层越早被清除,对硫酸侵蚀混凝土速度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其他文献
关于工业批量化生产与手工艺二者之间关系的争论一直是经久不息。近年来,媒体对于造物的关注也从“中国制造”到现在从国家到民众都挂在嘴边的“中国创造”和“工匠精神”。
本文针对智能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周边障碍物难以先验认知,无法及时识别交通异常工况,事先预测车辆碰撞的驾驶安全性问题,建立智能车辆碰撞预测模型,运用贝叶斯网络准确地预测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世界上常见的慢性肝病,预测在未来几年受NAFLD及其并发症影响的人数仍会持续上升,日益加重全球卫生负担
作为一名出生于南非后殖民社会的白人作家,库切时刻在探寻他所应扮演的角色与所需承担的责任,因此政治问题的探讨在其文学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常常聚焦于政治宰制下一系列边缘化的小人物的悲剧,并借此来呈现人类生存所直面的种种伦理困境。他的《等待野蛮人》(1980)、《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1983)及《耶稣的童年》(2013)分别探讨了政府驭权术、国家机器以及难民政策所施加于人生命之上的苦难与
热锻模的服役环境急冷急热与压扭载荷的双重特点,导致模具容易产生磨损、塑性变形、疲劳等多种形式的失效,其中磨损和热疲劳占据70%以上的失效形式。常见的性能测试装置,例如热疲劳试验机、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它们往往只具备单一测试功能,不符合热锻模实际工况下的复杂场景。运用合适的性能测试装置模拟热锻模在服役环境中的实际工况,研究不同材料表面的性能与组织变化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扭转压缩试验为基础,结合摩
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西安明城区,是回族聚居区。自唐朝末期至今,延续了传统“前店后居、下店上居”的商住形式和“围寺而居”的空间格局,具有独特的人文历史价值,并呈
Ag系半导体由于其表面Ag单质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和较窄的带隙而具备可见光响应能力,是一类良好的可见光驱动光催化材料。同时,Ag系半导体的价带空穴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因而在可见光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性能。然而,Ag系半导体光敏性强,导带电子还原能力较弱,光生电子很容易将Ag系半导体表面的Ag+还原成Ag0而发生光化学腐蚀,这不仅不利于光生电子的有效利用,而且会影响其光催化稳定性,限制A
目的临床发现,在阳光较强烈的夏季和秋季一部分白癜风(Vitiligo)患者会出现发病频繁和病情加剧的情况,紫外线(Ultravioletrays,UV)灼伤皮肤,可发生脱色斑等情况,紫外线B(Ultraviolet rays B,UVB)照射可能会诱导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s,MC)发生衰老,这是由于黑色素细胞作为功能细胞,大量合成黑色素时,超负荷的工作会导致其过早衰老,黑色素合成能力降
本文主要针对多层钎焊砂轮电解修整氧化膜疏松、厚度较薄以及成膜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和配制了一种含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os,CNTs)电解磨削液。系统研究了CNTs对电解磨削液成膜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优成膜性能的CNTs浓度配方;并通过超细晶硬质合金的在线电解修整(Electrolytic In-process Dressing,ELID)磨削实验,对比分析了含CNTs磨削液与无CNT
目的:本研究对2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其恢复情况,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体质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体质及危险因素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病例来源于2017年9月-2019年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科的入院患者,共收集到有效病例203例。对入院治疗并且已出院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于入院前及出院后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根据问诊情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