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倦怠是指个体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各种压力长期作用下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或缺失,从而出现畏难情绪出现厌恶或逃避学习行为,导致自我评价降低等消极心理状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应考者进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国家考试。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对学习倦怠、自考生学习进行了不少研究,但较少有专门针对自考生的学习倦怠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在全面了解参加自考助学班的自考生学习特点和生活实际对连榕、杨丽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进行部分修改,以深入了解自考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并在深入访谈、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这四个角度进一步探析自考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自考生学习倦怠的现状提出缓解其学习倦怠的策略,以期提升自考生的学习成绩,促进自考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自考生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在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工具、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综述等内容。 正文第一部分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自考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自考生学习倦怠现状主要表现为学习情绪低落;学习行为不当;个人成就感低落,自我评价与价值倾向较低。 正文第二部分主要探究了自考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自考生学习倦怠的因素。社会因素主要通过社会环境以及社会观念对自考生的学习倦怠产生影响;学校因素包括教学资源、助学管理、师生关系、教师教学,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以及学校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家庭因素包括父母对自考生的理解、支持程度以及与自考生的沟通方式等因素;个人因素包括自考生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个人心理健康等因素。 正文第三部分针对自考生学习倦怠提出相关解决策略。该部分在深入分析自考生学习倦怠现状和影响自考生学习倦怠因素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其中社会应为自考生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完善自考相关政策和法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营造有品质的校园文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家长应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环境,致力于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个人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计划,提升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