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描述SARS临床诊断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特点,探索SARS病毒感染及临床诊断病例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查阅病案、面对面访谈、电话回访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168例SARS临床诊断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学基本资料,随访发病后至少6个月。收集122份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后3~6个月的恢复期血清及部分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抗SARS病毒IgG抗体。连续性变量采用Student 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比较SARS病毒抗体阳性与阴性、不良结局组与非不良结局组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6个月不良结局发生率,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别用于SARS病毒感染和出现临床不良结局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 168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中,127例分布于广州市各个辖区及周边地区,41例为省外病例。2003年2月病例数达到最高峰(74/168,44.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商业服务人员和干部职员发病人数分别为26人(15.48%)和25人(14.88%),HCWs、家务待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均为21人(12.50%)。56例属于聚集性病例,66例有同类病例接触史(33.33%)。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144/168,85.71%),其次为咳嗽(17/168,10.12%)。病程中所有病人均有发热,129例咳嗽,大多数(111人)为刺激性干咳,乏力、头痛、畏寒、气促、食欲不佳出现也较多。平均体温39.2℃,114例高热(67.86%);入院白细胞总数正常和偏低分别有110例(65.87%)和27例(16.17%);淋巴细胞总数正常较多(116/163,71.17%);淋巴细胞百分数正常者91例,占55.83%。入院时162人(97.59%,162/166)胸部X线有阴影,病程中所有患者均出现胸部X线阴影。临床诊断病例血清抗体阳性率63.11%高于密切接触者2.13%、儿童3.20%、某医学院校临床实习学员3.68%(P<0.001),后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 122份临床诊断病例恢复期血清,阳性77例,阴性4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抗SARS病毒阳性组与阴性组在以下特征的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接触史、病前两周医院暴露史、腹泻、乏力、平均热程、平均住院天数、入院白细胞计数、乙肝病毒感染、合并高血压和伴随任一种疾病。二项分类Logistic分析表明同类病例接触史是SARS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P<0.001),OR值为18.43。 26人出现不良临床结局,从发病到出现不良结局平均时间16.73士9.57天,其中n人死亡。不良结局组平均年龄、最高体温、高热、发热持续时间、入院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合并糖尿病、同时伴随两种疾病和合并任何一种慢性疾病出现频率高于非不良结局组(P<0.05),采用Kaplan一Meier法计算6个月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6.17%,发热持续时间越长、病程中最高体温越高和合并糖尿病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病死率6.55%(1 1/168),死亡病例中8例合并基础性疾病,发现60岁以上、患有糖尿病和合并2种或以上慢性疾病是增加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SARS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流行特征与广东省一致;同类病例接触史是SARS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发热持续时间长、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越高和合并糖尿病是出现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60岁以上、患有糖尿病和合并2种或以上慢性疾病是增加死亡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