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ECGF、VEGF及ES在不同时期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毛细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软组织肿瘤,其发病率高,生长迅速,多在1岁左右出现自发消退的趋势,临床上常将其病程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因毛细血管瘤可以生长于身体任何部位,不仅影响功能及外观,严重者还可引发出血、破溃、高流量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因此了解其发病机制进行有效治疗很有必要。迄今为止,虽然人们对毛细血管瘤的发病机理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国内、外研究表明,肿瘤血管生成是促血管生成因子与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血管生成开关”,它们通常处于一定的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表现为促进因子增多或/和抑制因子减少时,血管生成开关向有利于血管生成方向发展,血管增生而形成肿瘤。在诸多因子中,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促血管生成因子方面研究的热点,而内皮抑素(ES)则是最受关注的血管形成抑制因子之一。   研究证实,促血管形成因子诸如bFGF、TGF-β1等参与了毛细血管瘤的发生,表明“血管生成开关”机制可能在毛细血管瘤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次实验拟通过对PD-ECGF、VEGF、ES及血管内皮标志抗原CD34在不同时期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探讨VEGF、PD-ECGF及ES与毛细血管瘤发生及演变的关系,及各因子之间在毛细血管瘤病变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对毛细血管瘤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6月-2006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住院的毛细血管瘤患儿40例为实验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1 3.9±10.2月(2月~4岁)];另取同期包皮手术患儿8例,平均年龄46.6±23.8月(3-6岁)为对照组。实验组所有标本于术前均未给予药物注射、放疗、冷冻、激光等任何治疗措施,手术切除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毛细血管瘤,并根据Mulliken标准将其分为增生期毛细血管瘤及消退期毛细血管瘤两组,其中增生期标本22例,消退期标本18例,所有标本均制成5μm厚的石蜡切片,并作常规HE染色,采取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毛细血管瘤增生期、消退期及正常皮肤内皮细胞中PD-ECGF、VEGF及ES的表达,并通过检测血管内皮标志抗原CD34的表达计算各期毛细血管瘤及正常皮肤的微血管密度(MVD)。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Nemenyi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应用SAS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2例增生期毛细血管瘤中VEGF的强表达率为54.55%(12/22),PD-ECGF的强表达率为45.45%(10/22),MVD为93.68±20.56;18例消退期毛细血管瘤中VEGF强表达率为22.22%(4/18),PD-ECGF的强表达率为22.22%(4/18), MVD为51.94±20.73;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VEGF及PD-ECGF的表达较弱,VEGF弱阳性3例(3/8),PD-ECGF弱阳性3例(3/8),两者强表达率均为0,MVD为17.50±5.30。增生期组与消退期组之间、增生期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VEGF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退期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的VEGF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生期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PD-ECGF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增生期组与消退期组之间、消退期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的PD-ECGF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时期毛细血管瘤之间,毛细血管瘤与正常皮肤之间MVD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VEGF与MVD、PD-ECGD与MVD、VEGF与PD-ECGF的表达呈正相关。   ES在增生期毛细血管瘤组、消退期毛细血管瘤组中的表达只在少数样本中检测到,正常皮肤组中无表达,因阳性率较低,故未作统计分析。   结论:   1.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均在毛细血管瘤增生期高表达,而在消退期和正常皮肤组表达低,与MVD呈正相关,表明二者在毛细血管瘤的发生及增殖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与毛细血管瘤的病理分期有密切关系。   2.内皮抑素(ES)在毛细血管瘤各期组织中的表达很少,在毛细血管瘤的发生演变过程中可能未发挥主要作用。   3.在不同时期组织中,VEGF与PD-ECGF表达存在正相关,表明在毛细血管瘤的发病过程中VEGF与PD-ECGF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