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射流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ling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自问世以来,备受研究者们的青睐,是当今低温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与实际应用领域的热点之一。与传统的低温等离子体放电相比,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中放电产生的自由基、带电粒子、和亚稳态粒子等能够在气流场和电场的共同作用下被传送到想对远距离的区域,保证了放电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无电击感和灼热感,能够与生物体直接接触,这也促使了等离子体射流在医学治疗上的应用。由于等离子体射流携带大量的自由基和活性粒子,使得等离子体射流在病菌的灭活、血液凝结和癌细胞处理上有其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仿真与实验设计了一种等离子体射流的产生装置,对等离子体射流进行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包括:1.利用二维轴对称等离子体射流模型,数值模拟了脉冲交流电源驱动的双环电极结构的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出在放电过程中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电子直接碰撞电离源项和电场强度等参数,并此结构的基础上减小介质管的半径或者修改电极的长度来与之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放电首先从两个电极中间的两个高场强区域开始,随后从这两个区域向两端发展,但主要朝气流的下游发展,并且放电在中轴线位置最强,放电是沿着介质管壁发展的,形成的等离子体射流“头部”会呈现一个“子弹”的造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介质管的半径和电极的长度进行修改,发现等离子体射流的演变规律与之前大致一样,主要的区别体现在电子密度和反应速率上的差异,但其中的一些规律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2.设计并进行了大气压下氩气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实验,在实验中,红外热像仪显示,等离子体射流的温度接近室温,手指靠近无灼热感。随着氩气流速的逐渐增大,击穿电压和电流也会随之升高;减小电极的长度,击穿电压也会降低;适当减小介质管直径,击穿电压也会降低。3.在仿真和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等离子体射流阵列,该等离子体射流阵列可以生成具有一定电子密度分布的等离子体。此外,利用等离子体射流阵列生成的等离子体层进行电磁波的传输散射仿真发现:入射角度越大,透射系数会越小;等离子体碰撞频率越高,透射系数会越大;电磁波的频率越高,透射系数越大。
其他文献
城市地区的气溶胶分布存在小尺度变化,现有的卫星气溶胶产品分辨率较低,不能反映这种小尺度变化。而高分辨率的气溶胶产品能弥补上述不足,因此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气溶胶反演研究对城市地区的气溶胶研究和空气污染监测都有重大意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Sentinel-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反演,旨在得到高分辨率的AOD产品。本文针对
在研究生三年期间,自己平时除了创作之余,也翻阅了一些资料并阅读整理,逐步对水墨语言这一命题有了关注和研究。从所看书籍与自己在创作《局部》系列,在加以结合收集的理论知识以及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做遇到的困难,对水墨语言进行新的研究和讨论。论文的第一章主要叙述了传统水墨在新文化语境中的困境与当代水墨语言的形成,中国画水墨语言创新是有必要性,时代在发展,传统是好的,但观念在创新,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与
面对能源和环境的挑战,电动汽车由于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与需求,再生制动技术是提高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关键
物联网使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交互成为可能,也使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物联网的数据安全方面,加密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互联网中的加密算法大
使用光斑直径为3mm的CO2激光器制备单-MoSi2熔覆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检测得出熔覆层内部长条枝晶主要为(Fe,Si)2Mo,枝晶间主要为α—Fe、Fe2Si两相共晶,涂层显微硬
临优2018具有优质、高产、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矮秆抗倒、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产量结构良好等特点,是适应山西南部麦区及黄淮麦区中水肥地种植的优质中筋小麦新
色彩是工笔人物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而且是最能形成视觉冲击力的要素。当代工笔人物画受西方绘画的影响,色彩技法发生了很多转变与创新,呈现出新的感官冲击力。论文分析色彩在不同材料、材质下所呈现出的状态,学习和运用中西方名画的色彩搭配,汲取精华,从而学以致用,呈现到《研途》系列作品中去。笔者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是工笔人物方向,结合本专业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进行由表及里地认识,学习和借鉴中西方绘画的色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