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由于其强致癌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关其形成机制和控制方法的研究目前是饮用水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水中蛋白质和氨基酸作为重要的含氮有机物经过微生物代谢作用能产生亚硝胺前体物,但其具体途径尚不明确。开展亚硝胺前体物的来源研究对控制亚硝胺生成,保障供水安全和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样品预处理方法、仪器分析等条件的摸索,建立了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直接测定水中17种氨基酸的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2-1.5 nmol/L,相关性系数(R2)均大于0.99。在此基础对不同流域水源水中的氨基酸存在情况进行了研究,长江、汉江、东江和千岛湖中氨基酸的总浓度分别为1296nmol/L、1348 nmol/L、885 nmol/L和55 nmol/L。实际水体中氨基酸的含量与土壤侵蚀程度、藻类、大型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活动等有关。蛋白质、氨基酸与亚硝胺前体物的产生有紧密关系。以牛肉膏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进行的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产生了亚硝胺前体物,低浓度培养基内主要产生了NDMA前体物,亚硝胺前体物主要是带非极性基团的含氮有机物;高浓度培养基内产生了多种前体物,前体物主要为带正电基团的含氮有机物。好氧条件下碳氮比指标在能更好地反映水中亚硝胺前体物的含量,缺氧条件下生物量对前体物的影响更为显著。利用实际水体中本身含有的微生物对原水进行培养实验发现,微生物合成代谢产生亚硝胺前体物也是水中亚硝胺前体物的来源之一。微生物利用水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后能释放出氨基酸类有机物和易降解的生物胺类物质,其中部分为亚硝胺前体物。当水中营养物质耗尽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反应增加,会导致前体物含量再次增加。最终水中亚硝胺前体物被降解,剩下难降解的亚硝胺前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