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岭南政治生态多元化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bb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之际,岭南地区先后成为抗清斗争、三藩之乱的重要战场,岭南社会极度失控,社会各阶层的政治认同处于多元化状态,他们既有亡国的政治忧虑,也有对蛮族文化认同之虞,其间还交织着现实利益之争。勾勒明清之际岭南社会各阶层政治认同的表现及其变化情况,探析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原因,是岭南史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解读,加上田野调查资料,尝试对明清之际岭南政治生态的变动与岭南政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有益于明清之际岭南史的研究。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约56000字。引言部分主要叙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学术史回顾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正文部分包括五章。第一章主要对南明永历政权抗清斗争、三藩之乱等主要战争过程进行介绍,论述明清之际岭南地区政治局势的变动轨迹及其政治生态的变化情况。第二章在对支撑南明永历政权的主要力量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别对南明政权与农民军余部之间、南明政权内部的靖江王、隆武帝和绍武与永历之间、广西、广东等地方利益集团之间以及南明永历政权内部的“吴党”、“楚党”既相互联合又有分歧的政治生态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岭南政治生态变动与南明政权内部各种势力的相互关系具有密切联系。第三章通过对明清之际岭南文人逃禅现象的分析,再现了岭南复杂政治生态,总结出岭南文人逃禅具有目的性、反复性、地域性等特点,岭南文人逃禅是满汉两种异质文化冲突的结果,岭南政治生态变动对文人逃禅有重要影响。第四章通过对明清之际岭南民众抗清斗争历史的回顾,总结岭南民众抗清所具有的特点,并以富川民众抗清作为研究个案,揭示政治生态变动与他们政治抉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第五章通过桂西土司对清政权、南明政权、农民军余部以及吴三桂叛乱武装政治认同及其变化的论述,揭示了桂西土官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政治态度的历史事实。结语部分在对文章主要观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明清之际岭南政治生态变化与岭南政局之间相互影响做了进一步阐明,探讨了本课题继续研究的学术空间。本文通过明清之际岭南政治生态及其变动进行述论,再现了明清之际岭南社会由乱而治的历程,揭示了清王朝统一岭南的实质就是满汉两种异质文化冲突、调融、合流的过程。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整个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面发生了许多或深刻或表层的变化,并在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相应的权势转移。在思想界,这种权势转移表现为传统文化的地位发生动摇
从1927年至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始终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危机,而海盗活动给经济发展国家建设所带来的危害是其面临的其中一种。来自广东、浙江等省份的一些贫民们以及来自军队里
妇女法律是指确认妇女法律地位、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封建旧法律制度下,妇女法律地位不高,女性权利缺乏法律保障。南京国民政府在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学说的指导下,贯彻“男
原始儒学形成于春秋末期的鲁国地区。儒学在形成之后,随着北方周文化的南渐也开始向南方地区传播。然而由于材料的缺乏,儒学南传问题始终没有引起人们更多地重视。直至记载了战
明代的巡抚是中央派驻地方的特遣官,他们运用皇帝敕予的权力总理地方的民政、军政事务。天津巡抚即是明代所设诸巡抚中的一个。天津巡抚两次设置都是因战争而设,一为防倭,一为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