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网络Mc接口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ing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通信网络核心网的不断演进,带宽不断拓展,业务内容、业务种类也不断丰富。网络的发展集中呈现出:宽带化、多媒体化、IP化等趋势。无线通信的网络结构和接入技术均在朝着以上这三个目标不断演进,并完成了从实验室技术理论到实际网络实现的过程。   与此同时,软交换技术的不断成熟使网络的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在“物理上”分离开来、不同媒体类型的业务交互的实现变得简单、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变得可能。使用软交换技术组网也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在移动通信网3G标准之一的WCDMA网路中,其核心网络(UMTS系统)R4版本中出现了新的接口--Mc接口。软交换技术正是通过该接口在UMTS系统的网络结构和系统运行上得到体现。对于WCDMA网络而言,核心网电路域的Mc接口控制了网络内各媒体类型通信业务的运行,对它的监测是整个WCDMA核心网监测的关键。   本文首先介绍了WCDMA的特点和网络结构,并对Mc接口监测的必要性与监测要求进行了分析;然后对Mc接口上的H.248协议做了研究,并着重分析该协议的连接模型、消息结构以及它在Mc接口上的应用;接着介绍WCDMA网络测试仪的体系结构,包括测试仪的软件体系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和多线程结构,并重点介绍了Mc接口监测模块在测试仪中的位置和作用;随后,文章从BER编码规范和ABNF语法规范入手,详细阐述对以二进制方式、文本方式两种方式编码的H.248协议数据的解码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最后,文章对Mc接口上的业务流程作了研究和分析,根据对典型业务流程的分类总结了呼叫合成的关键信息(Key值),提出了Mc接口监测模块的呼叫合成方案,并根据该方案从“类”的封装设计这一角度阐述了呼叫合成与统计分析功能的实现;并根据网络、业务未来的发展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探讨和展望。   论文用现网数据对该模块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本监测模块达到了测试期望,已经具有商用水平。
其他文献
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将向宽带化,异构化,自组织化,移动化及个性化等方向发展。为满足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标准(IMT-Advanced)的高传输速率和高频带宽覆盖范围的需求,业界将协作通信技
随着用户对各种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增加,3GPP提出了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 LTE)。LTE系统旨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降低系统时延,增大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同时降低运
蜂窝小区较之大区制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系统容量,但是在小区边缘,用户受小区间干扰(ICI)严重,使小区间干扰成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固有问题。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基于MIMO技术的
3GPPLTE项目的启动不仅是为了应对WiMAX的市场竞争,更是为了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融合。LTE系统放弃了原来在TD-SCDMA系统中一直使用的CDMA技术,转而采用以OFDM为核心
国民经济的大力发展在给人类进步和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将车辆和道路结合起来的智能交通系统(ITS)为现代交通管理指明了
LDPC码在采用BP译码算法时有着良好的性能,但由于LDPC码在低信噪比情况下的局限性,在深空通信、战时通信和强干扰通信等恶劣环境中,LDPC码无法直接工作。m序列最早作为纠错码
传统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接收机包括下变频并采样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搜索并捕获视野内的GPS可见卫星、对捕获信号的C/A码和载波进行跟踪、解调出导航数据,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