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慕士英译《三国演义》典故研究——异化翻译理论的视角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uan3660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整部作品中蕴含大量的典故涉及神话,寓言,政治斗争,战争,是中华历史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国内开始重视《三国演义》的英译研究,尤其是对罗慕士的英译本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国内关于英译本中成语,章回,措辞和星象的翻译已有大量研究,而对于重要的典故却鲜有问津。典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因此其翻译质量对独特的中国文化的传递至关重要。  异化翻译的概念是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中提出的,他提倡异化翻译,即保留语言文化差异,使外国读者对异域文化拥有丰富的想象力。韦努蒂还提到译者是语言和文化异化的代理人,外译本需要翻译来定位,以及凸显差异对于译本质量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严谨的中国文化学者,罗慕士在英译的过程中既保留了原文的原汁内涵,又以灵活的方式为目的语读者传递了丰富的异域文化的意象。不同于当代通行的归化翻译,罗慕士主要运用异化翻译策略使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异域的文化内容、情节、人物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探讨罗译本的翻译策略对于未来中国古典文籍的外译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共六部分,包括引言,四章正文内容以及结语。引言部分概述国内外英译《三国演义》研究的现状,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所解决的问题。第一章探讨韦努蒂异化翻译策略的内涵。第二章论述中国典故的文化特色及《三国演义》中典故的分类。第三章从罗译本中传奇,文学,历史,人物及寓言典故的英译探析异化策略的应用。第四章阐述罗译本异化翻译策略的意义及启示。结语部分总结全文,阐明论文观点。罗慕士在英译《三国演义》典故方面对异化策略的灵活运用,使目的语读者能更为直接地感受异质文化,从而有效传递中文内涵。本文旨在剖析异化翻译策略在罗译《三国演义》的中国典故翻译中的运用,论证异化翻译在文化内涵传递上的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薇拉·凯瑟以描写西部边疆、歌颂拓荒者精神而闻名于世。她被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最富盛名的乡土小说家。《我的安东尼亚》和《啊,拓荒者!》是其拓荒者小说的代表作,都描写了
马来西亚当代英语小说十分关注身份认同问题。尽管许多当代马来西亚人的祖先在多个世纪之前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定居,但他们的身份认同问题至今仍然存在。生活在这样一个后殖
里查德·赖特(1908-1960)系二十世纪美国文坛最引人注目的黑人文学家之一,其长篇小说代表作《土生子》出版于1940年,被视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土生子》一经出版,便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