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狼山鸡和罗斯鸡在人工感染沙门氏菌以及Poly I:C的条件下,比较NLRC5信号通路各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差异,并测定相应免疫指标以及肠道栽菌量,探讨通路中相关基因在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子机制,以期筛选出机体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家禽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狼山鸡在所有攻毒组中的血清中IgY和IFN-y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攻毒组1(肠炎沙门氏菌)中IL-1β的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攻毒组2(白痢沙门氏菌)中血清IgM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罗斯鸡在攻毒组1(肠炎沙门氏菌)和攻毒组3(Poly I:C)中的血清IgY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所有攻毒组中的血清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攻毒组2(白痢沙门氏菌)中血清IL-1β的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2.在狼山鸡中,经肠炎沙门氏菌刺激后各基因在组织中表达水平变化的结果如下:在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中,TLR4、TRAF6、TAB和NLRC5基因在攻毒组胸腺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在非免疫器官(盲肠和肝脏)中,NLRC5基因在攻毒组的盲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LRC5、IKKβ和IKKa基因在攻毒组的肝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白痢沙门氏菌刺激后,在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中,TAK1、NLRC5和NF-κB基因在攻毒组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IKKβ基因在攻毒组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非免疫器官(盲肠和肝脏)中,IKKβ和NF-κB基因在攻毒组盲肠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IKKα和NF-κB基因在攻毒组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Poly I:C的刺激后,在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中,TRAF6, TAB和NF-κB基因在攻毒组胸腺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AK1基因在攻毒组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非免疫器官(盲肠和肝脏)中,TLR4和TAB基因在攻毒组盲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IKKa基因在攻毒组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在罗斯鸡中,经肠炎沙门氏菌刺激后各基因在组织中表达水平变化的结果如下:各个基因在免疫器官中的表达与对照组均未有显著差异,在非免疫器官(盲肠和肝脏)中,NF-κB和IRAK4基因在攻毒组盲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IKKα、IRAK4、MyD88、NF-κB和NLRC5基因在攻毒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肠炎沙门氏菌刺激后,各个基因在免疫器官中的表达与对照组均未有显著差异,在非免疫器官(盲肠和肝脏)中,IKKα、IRAK4、 MyD88、NLRC5、TAB和TLR4在攻毒组的肝脏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受到Poly I:C的刺激后,各个基因在免疫器官中的表达与对照组均未有显著差异,在非免疫器官(盲肠和肝脏)中,IRAK4基因在攻毒组盲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NLRC5和IKKa基因在攻毒组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4.在白痢、肠炎沙门氏菌以及Poly I:C等病原刺激下,狼山鸡NLRC5相关通路中基因均有显著性上调表达,而罗斯鸡免疫器官中未有表达水平差异,这可能与两鸡种不同的遗传背景以及先天免疫性能差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