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间禁食影响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e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症状有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等,随着病情的加重会累及神经、生殖等系统并发死亡。目前,AD仍然没有办法治愈,还没有一种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的使用只能延缓症状的表现,不能治疗疾病的根源。为了能真正的遏制或彻底的治愈AD,国内外科学家对AD的研究已经开始从非药物干预的角度探求其治疗方式,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限食疗法、认知疗法、环境疗法、心理疗法和情感疗法等。其中,限食疗法的非药物干预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也取得很多重要成果。研究显示,餐间禁食在机体生理性衰老进程、机体新陈代谢调节以及老年性相关疾病的发生上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改善认知方面有显著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餐间禁食对4-5月龄、6-7月龄、7-9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TG)和正常小鼠(WT)在认知功能上的影响,以及对发病后初期小鼠和正常晚期阶段小鼠对大脑神经活动的影响。实验过程中,首先,我们对实验小鼠进行每周体重的称量和统计,观察餐间禁食对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其次,我们对小鼠进行行为学的检测,主要运用的实验范式包括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新异物体识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比较餐间禁食对不同发病阶段小鼠认知行为指标的差异。最后,我们还对8-9月龄AD模型小鼠和正常晚期阶段小鼠进行脑电实验,主要通过自发态和任务态实验采集小鼠的脑电活动,任务态包括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两种范式进行实时脑电(EEG)记录,比较餐间禁食对8-9月龄AD模型小鼠和正常晚期阶段小鼠电生理指标和行为学指标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如下:1.行为认知结果:(1)4-5月龄:在WT小鼠中,自由饮食(AL)组的学习记忆能力保持良好,餐间禁食(ITAD)组的记忆力受到一定损伤;在TG小鼠中,AL组小鼠的学习记忆有所减弱,ITAD组小鼠记忆力有改善作用。此外,WT小鼠的ITAD组在探索能力上有减弱的趋势。(2)6-7月龄:在WT小鼠中,AL组和ITAD组小鼠的记忆得到保持;在TG小鼠中,AL组小鼠保持了记忆力,而ITAD组小鼠中记忆力明显受到损伤;并且TG小鼠ITAD组的探索能力受损。(3)7-9月龄:在WT和TG小鼠中,AL组小鼠的记忆保持,而ITAD组小鼠记忆受损;在7-9月龄WT小鼠中,AL和ITAD组记忆均保持,而TG小鼠的AL组和ITAD组记忆均受损。2.EEG结果:首先是频段相对功率的结果。(1)8-9月龄:在WT小鼠上,与AL相比,ITAD小鼠海马(Hip)、前额叶(PFC)脑区的Delta相对功率显著下降,PFC脑区的Theta相对功率在不同的记录状态中有增强也有减弱,而在Alpha或Beta相对功率上,ITAD小鼠在Hip、PFC和枕叶上方皮层(Ctx)脑区显著增强,此外,ITAD小鼠的Ctx的Gamma相对功率显著下降。在TG小鼠中,与AL相比,ITAD小鼠PFC的Delta相对功率明显增强,Hip、PFC脑区的Theta相对功率显著下降,Ctx脑区的Beta相对功率显著增强。此外,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TG小鼠不管在自发态还是任务态,小鼠Hip脑区的Gamma频段功率均值明显下降。(2)正常小鼠晚期阶段(11-14月龄):在进行自发态和任务态旷场实验中,我们发现小鼠PFC、Ctx脑区的功率谱Alpha-Gamma功率显著增强。此外,在相对功率上,小鼠Ctx脑区的Alpha相对功率显著增加。3.小鼠体重监测结果显示:餐间禁食对小鼠长时间体重变化影响不大。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AD模型小鼠病情的加重,餐间禁食对其记忆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而在正常小鼠,餐间禁食对其记忆的影响组间或个体差异较大,后续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餐间禁食对小鼠探索能力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2)餐间禁食可以减少任务态下正常小鼠脑电的慢波活动(Delta),同时增加中快波活动(Alpha-Beta);而在AD模型小鼠上则主要减少任务态下的探索波(Theta)活动。脑电结果提示,餐间禁食在正常小鼠上对认知可能具有促进作用,而在AD模型小鼠则相反。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家经济好转,国家更加注重绿色经济,改革能源结构,减少污染。“十四五”更是提出了我国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激进减排目标来看,能源改革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而新能源产业无疑会成为能源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新能源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能源之一,通过哈佛分析框架可以更加清楚地发现行业发展前景及战略布局对于个体企业的重要性,而不再仅从会计和财务的角度进行
采用Cr2(SO4)3为模拟含Cr废液,对电絮凝法的除Cr效果进行考察。恒压电絮凝实验结果表明,Al阳极比Fe阳极更适合电絮凝处理。Al阳极电絮凝法处理Cr2(SO4)3的优化实验条件为:电流密度350 A/m~2,电解质质量浓度15g/L,初始p H值4.5,时间90 min。该方法的Cr去除率达到99.86%,Cr质量浓度降至3.39 mg/L。电流效率分析表明,Al阳极电絮凝法的电流效率较低
为了探讨电絮凝技术处理高浓度聚丙烯酰胺(PAM)废水的效能,本研究构建了一套电絮凝处理系统,分别考察了电极材料、电流强度、极板间距和初始PAM浓度4参数对电絮凝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极板间距为2 cm、极板材料为铝、电流密度为15 mA/cm2情况下,PAM质量浓度为800 mg/L,电解时间为35 min后,PAM、黏度及CODCr去除率分别为98%、93%和68%。电絮凝技术可以有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民营企业的规模数量和竞争力都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开启国际化战略。然而,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也面临着融资困难。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同样发展迅速,私募股权机构广泛参与投资民营企业,不仅为民营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更为企业国际化提供了前沿信息,战略咨询,专业指导和监督管理等服务。论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国际化影响的相关理论,分
为解决低温油藏聚合物难以成胶、调剖效果差的问题,采用一步法在70℃、n(甲醛)∶n(苯酚)∶n(双酚A)=3∶0.8∶0.2、氢氧化钠用量1%条件下,制备了有效含量为45%的酚醛树脂交联剂,考察了其交联聚丙烯酰胺的性能。结果表明,交联剂水溶性好,能够使1 200 mg/L的调剖液在低温25~50℃形成强度较好的凝胶。
采用电化学法对工业垃圾渗滤液中的总磷进行去除。首先考察了电极材质、电极间距、电解电压、电解时间、电源等参数对总磷去除的影响,采用脉冲电源进行铁铝协同电絮凝与Ti/RuO2-IrO2电极电化学氧化组合处理工艺对渗滤液中的总磷去除效果的考察。铁电极电絮凝对磷的脱除包含Fe3(PO4)2沉淀以及Fe(OH)2对磷的吸附沉降作用,铝电极电絮凝除磷多以AlPO4沉淀为主。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电絮凝后的渗滤液进
通过对中国农村节能减排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的方法、措施,探索出了一条做好农村节能减排的途径,促进农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