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港口物流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f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口作为连接海域与陆域间重要的物流节点之一,使区域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跨国公司引领的全球生产活动,使得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枢纽,在物流活动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港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港口物流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港口及港口周边区域,而是拓展到更远的内陆地区,通过便捷的集疏运体系与之相连。对于港口物流系统来说,如何使港口物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达到平衡,进而避免各港口物流区之间由于重复建设和争夺腹地货源导致的恶性竞争,是提升港口物流效率,降低系统成本,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尽管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港口物流能力的研究,但这些研究都片面地关注了港口物流活动的某一方面。本文基于相关理论,根据影响港口物流的相关因子,提出相对港口物流能力评价模型以及绝对港口物流能力评价模型。相对港口物流能力评价模型是基于相对物流能力概念提出的针对港口物流服务供给能力的评价模型;绝对港口物流评价模型是将港口物流服务的供给能力与需求能力相结合的评价模型。接下来,根据确定的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港口物流能力进行评价,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港口物流能力不仅体现在港口的设施设备和管理能力上,而是港口物流系统对物流要素的整合能力。  (2)港口物流能力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相对港口物流能力和绝对港口物流能力。由于两个概念涉及评价范围不同,因此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型也不相同。  (3)港口物流节点、设施设备的建设水平应该与腹地区域的需求水平相协调。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为:(1)根据港口物流的概念以及物流能力的分类,结合平均模型的综合评价理论构建了港口物流能力评价模型;(2)运用本文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物流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由于本人研究能力和时间有限,使得本文对港口物流能力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未来进步改进。
其他文献
世界上很多国家将政府采购作为影响经济与产业的重要措施,尤其在西方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更注重使用政府采购对经济进行调节。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政府采购对产业的重要作用,我
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如何采取措施促进东北工业崛起成为学者的研究重点。沈阳经济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区域,我们研究沈阳经济区工业经济增长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