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住区的建造越来越广泛,随着居住区的不断发展,居住区的绿化生活环境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许多居住区的绿地形式存在着形式过于简单、功能较为缺乏、维护需求量大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居住区绿地的健康和服务功能,而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稳定性是由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决定的,因此,如何对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如何为居民营造幽美、恬静、适宜生活的居住环境是本文主要研究目的之一。城市绿地是由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构成的,城市绿地景观和生态功能能否得以良好的实现,关键在于植物群落。因此,尊重植物的生长习性,合理构建绿地植物群落,营造稳定、丰富、有活力的植物群落景观,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从而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目前国内外均有学者对一些城市的绿地植物群落树种组成结构、植物空间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郑州市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研究还无人进行。本文着重针对郑州市的居住区对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考察选取5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居住区,并采取临界样方法对其进行调查,使用调查得到的基本数据对郑州市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整理分析后得出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评价体系,并用此评价体系研究分析郑州市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并通过指标排序叠加法和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的结论显示帝湖花园和金色港湾的植物群落空间结构优于中方园小区和华林都市花园优于奥兰花园。2.通过研究区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调查研究结果,提出郑州市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优化性研究。3.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结合郑州市乡土植物的种类构成特点,对郑州市居住区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构建模式进行探讨,并对居住区中心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以及居住区宅旁绿地提出植物配置构建模式的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汽车工业的不断壮大以及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许多大城市的机动车数量呈现迅猛的增长态势,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步伐不断加快。私家
住区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国对既有住区持续采用大规模推倒重建的方式进行更新,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必须
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相较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不乏像北京“798”这样的成功案例。2012年于杭州举行的
传统民居根植于农业文明,是与人们生活关系紧密的居住建筑形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是一个地区自然和人文历史的活化石。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
L·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将城市定义为“人们记忆的场所”,“集体记忆”是赋予城市物质形态历史内涵、形成城市场所精神的关键要素。然而当城市的记忆内核消亡,只留下包裹
城镇绿地作为城镇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了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从景观生态学理论角度、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达性理论、哈夫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Center,简称HSCTC),是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要医用空间,要求具有高洁净度净化的空间。其中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又
20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和国家对科技产业愈加重视,我国高等教育也得到了极大发展。重庆高校新校区往郊区迁移,学生生活需求的变化,重庆特殊的地形气候条件,在这样一个背
目前我国进入了快速城镇化时期,国家出台了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促进小城镇发展。因此小城镇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而居住空间则是小城镇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竞争的日益激烈,快速化的生产和再生产成为追逐经济利益时代最为高效的方式,与此同时,很多问题也开始慢慢浮现,设计缺乏内涵、山寨现象严重、建造质量粗糙等,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