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知识更新速度都在显著提升,通过学校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已经难以长时间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工作场所学习已经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互联网企业主导的金融产品创新、交通服务创新、传媒信息创新、旅游服务创新、教育医疗创新等层出不穷,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活方式,而这些创新都诞生于工作场所学习。互联网企业家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快速学习、跨界学习、碎片化学习。我国不仅在互联网产业,实际上各行各业已经全面进入自主创新时代,在工作中时刻面临创新挑战,工作场所学习是应对工作创新挑战的重要手段。然而,以往关于工作场所学习的研究较少聚焦于工作创新,因此研究工作场所学习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聚焦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员工工作场所学习影响创新行为的动机因素、内容因素、互动因素,以及心理决策机理,主要依托全视角学习理论的三种学习维度: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互动,通过分析累积学习、同化学习、顺应学习、转换学习四种学习类型与创新的理论关系,以及个人决策能力三要素(抗沉没成本能力、合理自信能力、社会规范识别能力)在理论上的中介作用,提出工作场所学习动机影响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工作场所学习内容影响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工作场所学习互动影响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工作场所学习动机影响创新行为的模型具体指的是表面学习动机、深度学习动机、成就学习动机对员工独立性创新行为和合作性创新行为影响的模型,其中抗沉没成本能力和合理自信能力是中介变量;工作场所学习内容影响创新行为的模型具体指的是分散型知识、同化型知识、聚合型知识、顺应型知识对员工独立性创新行为和合作性创新行为影响的模型,其中抗沉没成本能力是中介变量;工作场所学习互动影响创新行为的模型具体指的是的高频互动学习、中频互动学习、低频互动学习对员工合作性创新行为影响的模型,其中合理自信能力和社会规范识别能力是中介变量。在上述模型基础上提出变量之间的直接作用或中介作用理论假设共44个,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到有效数据共1991份,经过分层回归统计方法验证后,39个假设得到支持。调查对象主要涵盖建筑、装备制造、金融、石油能源、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企业规模以中型和大型企业为主。研究对象在地域分布上以陕西省为主,包括北京、山东、广东、河南、甘肃等多个省份。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工作场所学习动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表面学习动机、深度学习动机、成就学习动机对于独立性创新行为和合作性创新行为均有正向影响,其中深度学习动机影响力最强,表面学习动机影响力最弱。抗沉没成本能力和合理自信能力在工作场所学习动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在工作场所学习内容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分散型知识和顺应型知识对于独立性创新行为和合作性创新行为均有正向影响。同化型知识和聚合型知识与两种工作创新行为不相关。抗沉没成本能力在工作场所学习的分散型知识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但是在顺应型知识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中没有起到中介作用。(3)在工作场所学习互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高频、中频、低频学习互动与员工创新行为均为正相关关系,但是低频学习相关度最高,高频学习相关度最低。合理自信能力在高频学习互动、中频学习互动、低频学习互动和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但社会规范识别能力没有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实践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跨界学习系统促进创新,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创新行为;二是驱动员工深度与成就学习动机促进创新;三是建立以自学为中心的学习互动系统促进创新。本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出分散型知识在各类型知识中对创新行为促进作用最强,也就是通过体验与反思获得的知识效果最好,这对于工作场所学习中传统的知识抽象概念化传授方式提出了挑战与启发;(2)深度学习动机对创新行为促进作用最强,高于成就学习动机,这意味着尊重和驱动员工的内在学习兴趣效果最好;(3)以自学为代表的低频学习互动对创新行为促进作用最强,而以同事交流为代表的高频学习互动促进作用最弱,这说明给员工独立的学习空间与时间非常重要;(4)抗沉没成本能力在工作场所学习动机和内容对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合理自信能力在工作场所学习互动和动机对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