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成年固定正畸患者在治疗后下颌中切牙之间出现黑三角的病因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包括治疗前下颌中切牙的排列,牙根之间的成角,牙冠的形态,治疗后的牙槽骨高度,牙齿之间的邻接关系和牙根成角。为临床预防出现黑三角提供理论依据。这篇文章主要是研究成年正畸患者出现黑三角的可能性因素,及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的分析。材料和方法:选取100例在正畸治疗后出现黑三角的成年患者,再选取79例在正畸治疗后未出现黑三角的成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为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其中男56例,女123例,年龄18-38岁,平均23岁。治疗前后两组都分别拍摄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分析,使用电子游标卡尺进行模型和曲面断层片测量,小数后保留两位。测量结果使用spss11.5的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下颌中切牙的旋转和重叠交错与黑三角的发生没有统计学的意义。2、治疗后下颌中切牙釉牙骨质界到下颌中切牙邻接点的距离大于6mm时与黑三角的发生有关。3、治疗后两个下颌中切牙近中釉牙骨质界点的距离与黑三角的发生有关。4、治疗后下颌中切牙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与黑三角的发生有关。5、两个下颌中切牙邻接点到牙齿长轴的距离与黑三角的发生有关。6、女性发生黑三角比例较高。7、有牙结石的患者发生黑三角的比例高。结论:成年正畸患者发生黑三角的概率与矫治前的牙齿牙周的一些局部因素和矫治过程中变化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黑三角病因是一个多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