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琳娜循环和上原循环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的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3196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可再生能源是降低化石燃料消耗量及CO2排放量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海洋温差能的稳定性高、储量丰富,具有发电的潜力,是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机朗肯循环(ORC)是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温差能发电循环之一,但是效率低、成本高;卡琳娜循环(KC)和上原循环(UC)采用氨水混合工质,在循环结构上进行了改进,循环效率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本文以卡琳娜循环和上原循环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热力循环工作原理、热力循环计算方法、热力循环数学模型为基础,基于Delphi软件构建了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仿真平台,开展了卡琳娜循环和上原循环的热力性能分析。完成了10 MW卡琳娜循环和上原循环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的设计计算,输出了循环中各点的状态参数以及海水流量、海水泵耗功、系统净输出功、发电效率等指标参数,并对海水泵、蒸发器、冷凝器进行了设备选型。探究了蒸发压力、冷凝温度(冷凝器出口温度)、抽气百分比对卡琳娜循环和上原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比较了卡琳娜循环和上原循环的热力学性能,揭示了卡琳娜循环和上原循环热力学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对卡琳娜循环和上原循环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的性能研究表明:海水泵耗功约占透平输出功的40%,是影响系统热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同一循环中蒸发压力和冷凝温度对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机理不同,不同循环中蒸发压力和冷凝温度对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相似;增加抽气百分比有利于提升上原循环的热力性能,但存在极限值;上原循环由于存在抽气回热,热力性能相比于卡琳娜循环有所提升,循环热效率相对提升1.45%,系统净效率相对提升2.44%。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密度、长循环周期和环境友好性等优势在电动汽车(EVs或PHEVs)和其它储能领域得到宽泛应用。内阻是决定锂电池的功率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甚至成为电池电化学性能发挥的限制因素。高负载石墨负极极片存在锂离子传输路径长,有效扩散系数低的问题。本文以降低锂电池的负极内阻为研究目标,分别从提高电子传导和Li+传输速率角度出发;研究了集流体与涂层间的界面对电池内阻的影响;并对极片的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支持和开发海洋石油天然气工程,尤其是水下石油天然气生产系统的建立。在渤海、南海等海域,水下生产系统被投入使用,加大了我国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采,为解决国家能源问题提供了帮助。在水下石油天然气生产系统中,水下电连接器承担了重要的角色,连接水下生产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传递光电信号并为各个模块提供电能。但水下电连接器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我国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现存的各水下生产
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储能器件之一,研发高容量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对于推动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而开发高容量锂电池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市面现存的最先进的正极和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均有限。对于负极材料而言,Si具有比传统石墨负极(~372 m Ah g-1)更高的容量(Li4.4Si~4200 m Ah g-1),并且兼具操作安全、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因而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负
直接空冷技术因其优越的节水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富煤贫水地区燃煤电厂中。虽然直接空冷机组整机具有占地空间小、性能好的特点,但是机组中的空冷岛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冬季较为寒冷的地区,较低的温度通常会使凝汽器的换热效率降低并且引发安全事故。同时空气泄漏也会严重影响凝汽器的工作性能。本文以单根空冷翅片管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某2×350MW直接空冷机组的实际运行数据,对空冷翅片管的空气侧与蒸汽侧的换热
发展冷热电联供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高效利用,还可以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所以,加强对冷热电联供技术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大对冷热电联供技术的推广与实施也势在必行。虽然目前已经存在针对基于冷热电联供技术的集成方案及运行策略的优化研究,但是针对不同的工程,具有不同的最佳集成方案与运行策略。因此,本文根据所研究的工程需求进行集成方案设计与运行策略优化。论文首先通过对冷热电联供系统中的发电系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负担,使用清洁替代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同时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是未来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海洋温差能发电(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OTEC)利用海洋表面温海水作为热源并以深海冷海水作为冷源,使用低沸点工质基于特定热力循环输出电力,不耗费任何燃料并且不会造成污染,因而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OT
在如今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据的可信性对数据分析和处理而言至关重要。物联网中的数据大多由传感器收集,并通过雾计算、云计算环境存储和处理。但随着传感器设备的成倍增长,节点更易遭受诸如数据篡改、未经授权的访问等攻击。此外雾环境和云环境的复杂性,使得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经受着新的安全考验,导致其安全风险迅速增长。为了降低由数据源带来的安全威胁,本文从感知层、雾环境和云环境三个层次构架角度提出安全方案,用于
在硅片的传输系统中,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C Motor,BLDCM)被广泛应用,然而如果利用传统方波驱动方式,无刷直流电机输出转矩会产生很大的抖动,因此本文引入矢量控制算法,应用于无刷直流电机,通过控制转矩电流恒定,达到抑制转矩脉动的目的。为了提高控制性能,基于坐标变换理论,构建起dq坐标系下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将交流物理量转变为直流量。在调制方式上,本文提出利用不同区间的电流
自锂离子电池问世至今,在各类3C产品上得到广泛应用,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对锂离子电池贡献巨大的三位科学家,足以说明其对世界的影响。但是近年来,化石能源的日趋短缺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带动电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在该领域的短板逐渐显现,储能不足、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际运用研发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都达到瓶颈期。因此,研发性能更好的新型电池成为未来动力电池领
钠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转化和储存装置,其优势主要有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久以及成本低等,因此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池体系。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受到了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缺少制造简便、坚固耐用、并且价格便宜的正极材料,使得钠离子电池的发展陷入了瓶颈,因此寻找合适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成为其发展的关键。本文选取了两种电极材料,包括碘(I)材料和碲(Te)材料,对其在钠离子电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