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和苍耳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changmao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括两个部分,其一为鸭跖草化学成分的研究,其二为苍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药鸭跖草为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鸭跖草属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全草;鸭跖草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在广东和云南。鸭跖草性寒,味甘、淡,归肺、胃、小肠经,具有行水、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高热不退、水肿尿少、尿血、热痢等症,可用于急性传染性热病、发热、心脏衰竭等。中药苍耳子(Fructus Xanthii)为菊科苍耳属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果实,世界各地均有分布。该中药常被用于治疗风湿头痛、风疹、鼻渊流涕等疾病,尤对鼻渊和头痛有很显著的疗效。同时,苍耳子具有很强的毒性,食用过量或是处理过程稍有不当,有可能引起中毒,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药研究的重视,人们针对鸭跖草和苍耳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论文对鸭跖草和苍耳子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鸭跖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运用UV、IR、MS、NMR等波谱学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1,2-二氢-6,8-二甲氧基-7-1-(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N1, N2-双-[2-(4-羟基苯基)乙基]-2,3-萘二甲酰胺(CC-1)、(E)-N-[4–(2-羟基乙基)苯基]-3-(4-羟基-苯基)-丙烯酰胺(CC-2)、没食子酸甲酯(CC-3)、3-羧基吲哚(CC-4)、β-谷甾醇(CC-5)、对羟基苯甲酸(CC-6)、对香豆酸(CC-7)、β-胡萝卜苷(CC-8)、原儿茶酸(CC-9)、异鼠李亭-3-O-β-D-葡萄糖(CC-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CC-11)、异槲皮素(CC-12)、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β-异吐昔酸(CC-13)、异牡荆素(CC-14)、(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醇-9-O-β-D-葡萄糖苷(CC-15)、土大黄苷(CC-16)、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CC-17)、芹菜素-6-C-α-L-鼠李糖苷(CC-18)、2-苯乙基-β-D-葡萄糖苷(CC-19)和20(S)-原人参三醇-6-O-(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吡喃葡萄糖苷)(CC-20)。其中CC-2~CC-4、CC-6、CC-11、CC-13、CC-15~CC-20共1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从苍耳子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柏醛(FX-1)、β-谷甾醇(FX-2)、β-胡萝卜苷(FX-3)、槲皮素(FX-4)、万寿菊素(FX-5)、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FX-6)和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FX-7)。其中,化合物FX-1、FX-4~FX-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他文献
<正>拉卜楞寺院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椭圆状的盆地上,呈右旋海螺状。1709年,第一世嘉木样受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前首旗贝
我国精神病人每年造成的严重肇事案件超过万起,已经成为当前重大的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隐患。如何有效遏止和预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突发性事件,是我国乃至世界性的一项亟待攻
符瑞,或称祥瑞,是指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吉祥征兆。符瑞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政治功能是符瑞文化的基本功能。首先,符瑞文化为王权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论证提供强有力的
开埠后,天津渐渐发展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成为了华北地区惟一设有多国租界的城市,其社会逐渐呈现出兼具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1926年7月7日,《北洋画报》在这一
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研究分子体系、亚细胞系、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体水平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建立了新的技术平台,
本文报道了席夫碱类化合物合成的最新进展,同时指出了席夫碱类化合物合成的发展方向。
<正>冷棚早春栽培甘蓝,产品上市早、经济效益好,所以深受广大菜农的喜爱。但是在生产中,常常由于品种选用不当,定植的幼苗大小不合理,苗期温度管理不科学等,造成甘蓝未熟抽薹
建立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姜黄素的含量,由此计算包封率。透射电镜下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成圆形或椭圆形,
微博的兴起,转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对著作权的保护发出了挑战,由此,学界开始了在微博领域著作权问题的讨论。微博作品著作权保护是需要大众参与进行实际解决的问题,而不
我们知道情绪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着情绪。人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事半功倍,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下也许什么都做不了。随着具身认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