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MBL基因多态性和MBL蛋白水平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部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属于疱疹病毒家族,在人群中感染普遍。HCMV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通常表现为无症状感染,但胎儿的宫内感染则可导致严重的先天畸形诸如耳聋、脑瘫、脉络膜视网膜炎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若感染HCMV,也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儿童HCMV活动性感染以婴儿期多见,常表现为黄疸、肝炎、肺炎、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单个或多个器官功能损害。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是否发病及发病的严重程度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在防御抵抗各种病原体的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是宿主非特异性免疫中最重要的第一线抗感染免疫分子。对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MBL的抗感染功能显得尤为重要。MBL是由肝脏分泌的钙离子依赖型C型凝集素,具有两大生物学功能。首先,MBL通过糖识别结构域(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CRD)识别并结合多种病原体表面的甘露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等糖类配体,激活补体系统,中和病原体,抑制感染,这条补体激活途径不同于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途径,称为凝集素途径。其次,MBL可直接作为调理素,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胶原凝集素受体结合,产生细胞溶解和调理吞噬作用。MBL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MBL的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MBL基因在外显子1区+223、+230、+239三个位点的突变分别称为D、B、C变异,A为野生型。这些突变阻碍了MBL肽链寡聚体的形成,降低了MBL与配体的结合力,且更易于被降解,使血清MBL水平低下。另外,启动子区-550(H/L)、-221(X/Y)和5`端非转录区+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也影响了血清MBL水平。由于连锁不平衡,这三个位点的变异形成4种单体基因型—HYP、LYQ、LYP、LXP,HYP与高水平MBL相关,而LXP则表达的MBL水平最低。研究发现,MBL基因变异导致血清MBL水平低下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相关。已发现能与MBL结合的病毒有: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以及H5N1型冠状病毒。但MBL与HCMV感染的关系在国内外罕见报道,而MBL与儿童HCMV感染的相关性则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HCMV感染儿童MBL基因检测和分型,以及MBL蛋白水平检测,探讨MBL和儿童H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04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及105例健康儿童进行MBL基因检测和分型,并对其中50例患儿进行随访,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MBL蛋白水平,并和健康儿童MBL蛋白水平比较。结果: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结构基因B型变异的频率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18.3%VS15.2%。P=0.41),但启动子区-550位点的L型变异频率明显增高(H/L杂合子,56.8%VS 34.3%,P=0.001,OR=2.51),野生基因纯和子HYPA/HYPA的频率明显低于健康组(47.6%VS 62.9%,P=0.002,OR=0.537),而杂合子HYPA/LYPB频率增高(24.0%VS14.3%,P=0.07,OR=1.90)。另外,MBL蛋白浓度测定结果显示巨细胞病毒感染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蛋白浓度均低于健康组。按相应的MBL蛋白浓度将研究对象分成三组,高水平组:YA/YA;低水平组:YA/XA,YA/YB,XA/XA;极低水平组:XA/YB,YB/YB。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中高水平表达基因型频率低于健康组(41.3%VS 60%,P=0.007,OR=0.47),而低水平基因型频率高于健康组(52.9%VS 29.5%,P=0.001,OR=2.0.68)。MBL浓度比较显示高水平组急性期MBL浓度升高显著(P=0.05),而低水平和极低水平组急性期和恢复期无明显差别(P=0.09,P=0.89)。结论:MBL基因多态性导致的MBL水平低下与儿童HCMV感染相关,提示MBL对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潜34-10韵律盐间细粒沉积岩是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层系.基于页岩油专探井/兼探井取心段分析结果与前人资料,阐述潜34-10韵律盐间细粒沉积岩总体是一套
通过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地区王云11井潜江组潜33下亚段和潜34亚段4个韵律层部分取心样品的全岩热解和有机抽提物分子地球化学分析,将盐间页岩的沉积环境划分为半咸水—咸
以X衍射、薄片、常规扫描电镜及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FIB三维孔隙重构等手段,结合压汞及氮气吸附孔体积定量分析,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潜34油组页岩油储层微观结构及与
摘要: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提升,对电力需求逐渐向稳定性、安全性、高质量转变,当前,配电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发展的未来趋势。当前,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在我国配网中得到广泛应用,设备对电网实现了对电网的实时控制、远距离配电传输等,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保障了电力配网运行安全,推动了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基于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研究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力配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