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进,装配式结构迎来快速发展。相比传统现浇结构其具有标准化、高质量、快施工、低能耗、少人工等显著优点,然而目前装配式结构仍存在整体性差、抗震性能低等问题。采用叠层橡胶支座的基础隔震作为比较成熟的结构减震技术,在大量工程中得到应用,经受了地震的考验,受到普遍认可。装配式隔震结构的出现不仅适应了建筑工业化的需求,还满足了业主对建筑抗震安全性的预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极罕遇地震概念的提出对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装配式隔震结构抵抗极罕遇地震的能力又是一个急需探讨的新问题。场地沉降是引起土木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西北地区,黄土湿陷引发的基础不均匀沉降会导致结构倾斜、开裂,从而严重威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状态。当不均匀沉降与极罕遇地震联合作用时,装配式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更鲜有学者探究。本文以大底板多塔楼PC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极罕遇地震与不均匀沉降分别作用与联合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系统阐述了装配式梁柱节点的受力特点,并进行装配式节点的精细化建模;利用ETABS软件对大底板多塔楼结构进行隔震设计,确定隔震支座的布置方案,并在ANSYS中建立了对称及不对称两种布置形式下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和大底板多塔楼PC隔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2)通过对RC结构和PC结构输入双向地震波,对比分析了两者在罕遇地震及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楼层响应、能量耗散、大底板应力等抗震性能的差异。(3)分析计算了对称RC结构和对称PC结构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对仅在自重荷载作用下及与极罕遇地震联合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出不同工况下结构抗震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4)探讨了对称RC结构和对称PC结构随着基础沉降的持续,在不同沉降量作用下隔震层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和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变化规律;总结了不均匀沉降和极罕遇地震联合作用下对结构整体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C结构的抗震性能弱于RC结构,但总体相差不大;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位移显著增大,上部结构损伤更为严重,因此隔震设计时应考虑选用较大直径的隔震支座,谨慎降低上部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发生不均匀沉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降低,局部沉降作用下隔震支座极易出现拉应力;不均匀沉降的早期对结构的影响最大,施工过程及后期监测应时刻关注基础沉降,及时发现,尽早处理,防止隔震支座因拉应力过大而失效退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