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及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和海湾地区,由于海陆相互作用活跃,对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敏感,因而,该区域的环境演化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存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些海域的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行为与区域内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本文以具有复杂水动力条件及复杂地形特征的厦门海域4个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横向和垂向分布变化及其赋存形态分析、沉积物中有机碳和硫化物含量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质量评价等,对厦门海域不同海区的沉积环境及现代沉积环境变化、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重金属元素在厦门海域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得到以下几方面成果:详细分析了厦门海域不同海区间、同一海区不同站位间的沉积环境特征,同时以各海区典型柱状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为依据,分别探讨了4个海区的现代沉积环境变化。在重金属元素Cu、Zn、Pb、Cd、Cr、Hg和As含量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站位间沉积物组成的较大差异,采用多种分析方法,获得了不同元素在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相应的富集组分。研究发现,Zn、Cu、Pb、As、Cr在细砾和粗砂中的含量可以反映它们在该地区背景值的大小。这为分析和判别沉积物中这些元素的人为污染程度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对不同海区、不同站位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d、Cr和As元素的各形态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尽管各元素物理性质不同,各形态在各站位分布情况各异,但形态分析中各元素的“非稳态”含量可以反映各海区间、同一海区不同站位间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厦门西港重金属元素累计特征及剖面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对该海区沉积环境变化、人为活动的影响及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历史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反演。研究发现:20世纪30年代以来,厦门西港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有较大变化,尤其自高集海堤建成(1956年)后,海域内沉积环境明显不同。海堤建成后沉积物粒度组成相对稳定,水动力变弱,沉积物来源相对集中。总体来看,重金属在1947~1990年间污染最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污染程度呈减轻趋势。沉积物来源越稳定,沉积物粒径越小,分选性越好,则重金属含量越高。同时,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与有机碳和硫化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个别元素因受污染源的影响,与有机碳或硫化物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采用目前国内外主要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评价了厦门海域各海区、各站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综合各种评价方法,我们认为,Cu在厦门西港,尤其是在16和21号站位的高含量,应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发现,Cd元素不适合采用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进行污染评价,该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其他文献
采用纯培养方法和PCR-DGGE(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典型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常规A~2/O和倒置A~2/O工艺)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PCR-DGGE技术对生物脱氮除磷
目前,我国农村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经济向多样化经济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在农村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伴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农
稳定性分析是边坡和滑坡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作为稳定性分析、加固设计的重要参数,边坡与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取值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边坡与滑坡坡稳定性分析、加固设计
分析了现行高速公路客货车混合通行产生的问题,即:安全隐患多,易引发交通事故;行车速度受制约,通行效率不高;道路修建的技术要求不同,建设成本增加;不利于交通运输的现代化管
<正>当前,随着人们对工业、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迫切的希望机器人能够更加像人,并且能够和人"并肩作战"。在这一愿景的促使下,双臂协作机器人孕育而生。相比单臂机
为了能够有效定位物流枢纽薄弱环节,保障物流枢纽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基于物流枢纽脆弱性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因脆弱性使物流结点和联接线路失效
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公平状况,认为近年来政府在公平政策上所作的一系列重大调整必然会影响公共卫生资源的分配.进而分析社会结构与健康公平的关系,提出我国在目前倒“丁”字
乘客候车时间是乘客时间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服务水平。相比行车正点率,乘客候车时间能够更好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服务水平和自身运行状况的最主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结果显示中国武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这一特殊现象,引发了对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重新思考。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中遭遇的文化误读、认同危机等文
射孔完井是完井方式中最常用的一种,射孔优选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油气井的产能。本文概述了完井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以及影响射孔完井产能的各种因素。通过深入研究射孔完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