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集中收治危重新生儿患者,患者病情严重,植入性操作较多,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和易感因素集中的场所,其院内感染率比普通病房高,对患者的存活及今后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潜在影响。细菌定植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前提,一种细菌的定植率代表了发生该细菌感染的风险性。因此,对NICU病房的细菌定植/感染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及时发现及控制将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有利条件。
近年来,临床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新药的大量引入,造成病原菌感染的种类、构成发生很大的改变,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有明显的改变,多重耐药菌(MDR)的检出率逐渐升高,且耐药率明显上升,容易导致临床治疗时间延长,复发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监测定植细菌的耐药性,对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较大DNA限制性片段分析是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基因组DNA,产生少量限制性片段(通常是5~20个),并根据片段的不同对DNA大分子进行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通过在凝胶上外加正交变脉冲电场,使35~10,000kb的DNA分子在凝胶中也能得到有效分离。该方法可以快速将来自患者样本中细菌的PFGE结果进行比较,根据来自同一亲代的个体具有共同的遗传物质,可在PFGE试验中表现出相同的指纹图谱这一原理,确定致病菌的亲缘关系,追溯医院感染的源头。
方法:
一、定植细菌的监测于患者入院不同时间点采集鼻拭子、肛拭子,监测其定植细菌的定植情况及变化规律,筛选主要定植菌。分析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定植细菌与医院感染菌株间的关系。
二、主要定植菌的耐药性分析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耐药特点。
三、主要定植菌的同源性分析采用PFGE对定植菌株中最主要的肺炎克雷伯菌菌进行分子分型检测,进行同源性分析。分别取肺炎克雷伯菌单克隆菌株用低熔点胶灌模,蛋白酶K50℃消化2h,60U XbaI消化细菌染色体DNA8h,加样入1.0%的脉冲场凝胶电泳仪专用胶内,应用美国Bio-Rad公司生产的CHEF-Mapper XA电泳仪,0.5×TBE缓冲液,温度14℃,电压为6V/cm,角度120°,脉冲时间为5~20s,电泳时间22h。
结果:
一、定植细菌的监测2012年6月4日~2012年8月31日期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新入院新生儿满足实验要求患者共238名,其中女85例,男153例;早产儿212例,足月儿26例;胎龄<30W者47例,胎龄30+1w出生~36+6w者165例;体重>2500g者32例,出生体重1500~2500g者133例,出生体重<1500g者73例。共获得鼻拭子690份,肛拭子690份,阳性结果共616份,鼻拭子阳性170份,肛拭子阳性446份;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69株,大肠埃希菌295株,屎肠球菌83株,铜绿假单胞菌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鲍曼不动杆菌6株。
二、主要定植菌的耐药性分析95株定植菌中,耐药性最高为头孢噻肟88.42%,其次为头孢他啶76.84%,头孢吡肟57.89%。敏感性最高为亚胺培南98.95%,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4.21%,左氧氟沙星77.89%,阿米卡星58.95%。其中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按3:1比例混合的药物MIC值相对单独头孢噻肟MIC值减低≥3个倍比稀释浓度,为细菌产ESBLs的确证试验,本试验95株定植菌中83株产ESBLs的确证试验阳性,12株阴性。4株血培养阳性菌株中3株对头孢他啶耐药,4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均耐药,4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3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2株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敏感。
三、主要定植菌的同源性分析99株肺炎克雷伯菌XbaI酶切共区分5种不同带型,各带型中条带数相差小于等于3条的带型,可视为同一带型。其中A型37株,B型33株,C型10株,D型9株,E型4株以及1号、32号菌株为单独型别。4株血培养阳性菌株中3株为A型,1株为B型。
结论:
1、NICU细菌定植情况较严重,医院感染率低,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对医院感染有重大意义。
2、主要定植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定植菌绝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
3、感染菌PFGE型别均归属定植菌型别中,可以确定致病菌与定植菌的亲缘关系。